我国互联网专车行业的行政监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互联网专车行业的概况 | 第10-15页 |
1.1 互联网专车的定义 | 第10页 |
1.2 互联网专车的运营模式 | 第10-11页 |
1.2.1 租赁车辆模式 | 第10-11页 |
1.2.2 社会车辆加盟模式 | 第11页 |
1.3 互联网专车的社会价值 | 第11-12页 |
1.3.1 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 | 第11页 |
1.3.2 补充交通动力,减少CO2的排放 | 第11-12页 |
1.3.3 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 第12页 |
1.4 互联网专车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12-15页 |
1.4.1 乘客权益难有保障 | 第12-13页 |
1.4.2 个人信息存在安全风险 | 第13页 |
1.4.3 与出租车行业的冲突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我国对互联网专车行业的监管 | 第15-21页 |
2.1 我国对互联网专车的监管现状 | 第15-19页 |
2.1.1 立法方面 | 第15-18页 |
2.1.2 监管的内容方面 | 第18-19页 |
2.2 专车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19-21页 |
2.2.1 注重事前审批与准入 | 第19页 |
2.2.2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19-20页 |
2.2.3 缺乏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国外对专车行业的监管方式考察 | 第21-25页 |
3.1 美国对专车行业的监管 | 第21-23页 |
3.1.1 加利福尼亚州 | 第21-22页 |
3.1.2 科罗拉多州 | 第22-23页 |
3.2 新加坡对专车行业的监管 | 第23-24页 |
3.3 小结与启示 | 第24-25页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专车行政监管的优化建议 | 第25-30页 |
4.1 实行宽松的监管策略 | 第25页 |
4.2 完善地方立法 | 第25-26页 |
4.3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 第26-28页 |
4.3.1 对平台运营的监督检查 | 第26页 |
4.3.2 建立守信和失信惩戒机制 | 第26-27页 |
4.3.3 加强执法上的合作 | 第27页 |
4.3.4 行业自律 | 第27-28页 |
4.3.5 社会公众的监督 | 第28页 |
4.4 对传统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 | 第28-30页 |
结语 | 第30-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