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14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25-26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26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27-30页 |
第2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30-49页 |
2.1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及其作用分析 | 第30-34页 |
2.1.1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内涵 | 第30页 |
2.1.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分析 | 第30-32页 |
2.1.3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机制的内涵 | 第32-34页 |
2.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与企业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的关系分析 | 第34-39页 |
2.2.1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与激励机制的关系分析 | 第34-36页 |
2.2.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与激励效应的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2.2.3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与企业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联动关系模型 | 第38-39页 |
2.3 企业成本控制及激励理论的缺陷分析 | 第39-45页 |
2.3.1 成本控制理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9-43页 |
2.3.2 激励理论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3-45页 |
2.4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及激励效应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45-48页 |
2.4.1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研究内容 | 第45-46页 |
2.4.2 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研究内容 | 第46-4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3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激励机制构建 | 第49-76页 |
3.1 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行为导向作用分析 | 第49-55页 |
3.1.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行为取向分析 | 第49-50页 |
3.1.2 成本控制的黑箱系统与企业行为导向作用 | 第50-54页 |
3.1.3 员工价值取向与企业的行为导向的关系模型 | 第54-55页 |
3.2 员工激励与员工控制成本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55-62页 |
3.2.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与员工之间合作的博弈分析 | 第55-59页 |
3.2.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激励与员工之间非合作的博弈分析 | 第59-62页 |
3.3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员工激励逻辑分析 | 第62-68页 |
3.3.1 可供激励的奖酬资源分配机制 | 第65-66页 |
3.3.2 建立消极对抗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教育机制 | 第66-67页 |
3.3.3 建立未能达到“基准成本控制标准”要求的纠偏约束与协调约束机制 | 第67-68页 |
3.4 基于“样板-基准”控制标准的员工双重激励机制构建 | 第68-75页 |
3.4.1 员工成本控制能力的测度与激励子机制 | 第68-71页 |
3.4.2 消极对抗“样板成本控制标准”的教育激励子机制 | 第71-72页 |
3.4.3 实证分析 | 第72-7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4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成本控制中心激励机制构建 | 第76-91页 |
4.1 企业成本控制中心激励的基本问题 | 第76-79页 |
4.1.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企业成本控制中心设立 | 第76-77页 |
4.1.2 企业成本控制中心中的“搭便车”现象 | 第77页 |
4.1.3 最优激励系数的设计 | 第77-78页 |
4.1.4 “搭便车”的必要条件分析 | 第78-79页 |
4.2 基于“样板-基准”标准和员工努力的成本控制中心激励机制构建 | 第79-86页 |
4.2.1 问题描述 | 第79页 |
4.2.2 基本假设 | 第79-80页 |
4.2.3 模型构造 | 第80-82页 |
4.2.4 模型求解 | 第82-85页 |
4.2.5 关于解的分析与讨论 | 第85-86页 |
4.3 算例分析 | 第86-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5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其演变路径分析 | 第91-135页 |
5.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 第91-100页 |
5.1.1 薪酬水平 | 第91-93页 |
5.1.2 非物质激励形式选择 | 第93-96页 |
5.1.3 激励组合策略 | 第96-98页 |
5.1.4 激励机制完善程度因素 | 第98-100页 |
5.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影响因素作用程度分析 | 第100-106页 |
5.2.1 基本假设 | 第100-101页 |
5.2.2 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5.2.3 模型的分析 | 第102-106页 |
5.3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的情景分析 | 第106-112页 |
5.3.1 管理者对员工传达信任度和期望值 | 第106-108页 |
5.3.2 期待员工提高成本控制效度 | 第108-110页 |
5.3.3 员工行动的选择 | 第110-112页 |
5.4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的演变路径 | 第112-134页 |
5.4.1 员工控制成本与企业激励的策略选择分析 | 第112-113页 |
5.4.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情景设定 | 第113-119页 |
5.4.3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情景分析工具 | 第119-122页 |
5.4.4 设定情景下的激励效应演变路径分析 | 第122-13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34-135页 |
第6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 | 第135-176页 |
6.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机制 | 第135-139页 |
6.1.1 激励效应评价机构的设立 | 第135页 |
6.1.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机制的构建 | 第135-139页 |
6.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39-145页 |
6.2.1 构建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139-140页 |
6.2.2 建立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指标体系 | 第140-143页 |
6.2.3 评价指标的计量 | 第143-145页 |
6.3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模型 | 第145-152页 |
6.3.1 激励效应评价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145-149页 |
6.3.2 激励效应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49-152页 |
6.4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评价的实证分析 | 第152-175页 |
6.4.1 被评价企业的选择及介绍 | 第152-154页 |
6.4.2 数据的获取 | 第154-156页 |
6.4.3 实证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156-17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75-176页 |
第7章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实施与激励效应提升的措施 | 第176-185页 |
7.1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机制实施的保障措施 | 第176-180页 |
7.1.1 采取积极行动引导员工的价值取向 | 第176-177页 |
7.1.2 建立健全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体系 | 第177-178页 |
7.1.3 以科学激励方案促进企业与员工及成本控制中心的内部合作 | 第178-180页 |
7.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激励效应提升措施 | 第180-184页 |
7.2.1 建立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动态优化机制 | 第180-182页 |
7.2.2 科学设置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的薪酬方案 | 第182-183页 |
7.2.3 建立激励效应的定期考评制度 | 第183-184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184-185页 |
结论 | 第185-18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8-19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99-200页 |
个人简历 | 第200-201页 |
致谢 | 第201-202页 |
附录 | 第202-2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