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两首钢琴音乐会练习曲》演奏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李斯特及其钢琴练习曲 | 第11-20页 |
(一) 李斯特及其音乐创作 | 第11页 |
(二) 李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 | 第11-12页 |
(三) 李斯特的钢琴练习曲创作 | 第12-20页 |
二、李斯特《两首钢琴音乐会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 第20-37页 |
(一) 《两首音乐会练习曲》的创作背景 | 第20-21页 |
(二) 李斯特《两首音乐会练习曲》的音乐分析 | 第21-37页 |
1、《森林的呼啸》 | 第21-28页 |
(1) 曲式结构 | 第21-23页 |
(2) 优美的旋律 | 第23-24页 |
(3) 多变的调式调性 | 第24-25页 |
(4) 丰满的和声织体 | 第25-26页 |
(5) 变幻的节奏 | 第26-27页 |
(6) 清透的音色 | 第27-28页 |
2、《侏儒舞》 | 第28-37页 |
(1) 曲式结构 | 第28-31页 |
(2) 优美的旋律 | 第31-32页 |
(3) 多变的调式调性 | 第32-34页 |
(4) 丰满的和声织体 | 第34-35页 |
(5) 变幻的节奏 | 第35-36页 |
(6) 清透的音色 | 第36-37页 |
三、李斯特《两首钢琴音乐会练习曲》的演奏分析 | 第37-44页 |
(一) 《森林的呼啸》 | 第37-40页 |
1、双音 | 第37-38页 |
2、八度 | 第38-39页 |
3、和弦及远距离大跳 | 第39页 |
4、倚音 | 第39-40页 |
5、快速跑动 | 第40页 |
(二) 《侏儒轮舞》 | 第40-44页 |
1、倚音 | 第40-41页 |
2、双手交叉 | 第41-42页 |
3、快速跑动 | 第42页 |
4、顿音 | 第42-43页 |
5、轮指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