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北京临时参议院与袁世凯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6页
    一、选题缘起与意义第9-10页
    二、研究现状综述第10-14页
    三、本文研究方法第14页
    四、本文思路和结构第14-16页
第一章 围绕内阁问题北京临时参议院与袁世凯的关系第16-36页
    一、两面受攻的唐绍仪混合内阁第16-24页
        (一) 王芝祥督直事件第16-19页
        (二) 参议院因借款案对唐内阁的攻击第19-22页
        (三) 袁世凯北洋派的拆台第22-24页
    二、陆征祥组阁风潮第24-33页
        (一) 袁世凯任命陆征祥出任内阁总理第24-26页
        (二) 参议院否决六总长与组阁风潮第26-30页
        (三) 第二次组阁的通过与参议院受挫第30-33页
        (四) 小结第33页
    三、赵秉钧顺利组阁第33-36页
        (一) 赵秉钧由代理到正式内阁总理第33-34页
        (二) 顺利组阁的原因第34-36页
            1. 孙、黄的支持与"国民党内阁"第34-35页
            2. 参议院内各主要政党的支持第35-36页
第二章 围绕张振武案北京临时参议院与袁世凯的博弈第36-48页
    一、袁杀张振武后参议院的反应第36-45页
        (一) 张振武案的发生第36-39页
        (二) 参议院内各政党的反应第39-40页
        (三) 质问案的提出及结果第40-42页
        (四) 弹劾案的提出及流产第42-44页
        (五) 查办案的提出及流产第44-45页
    二、张振武案的解决第45-48页
        (一) 袁施计谋,软化议员第45-46页
        (二) 孙中山北上对此案的影响第46-48页
第三章 围绕省制问题北京临时参议院与袁世凯的博弈第48-65页
    一、省制案的提出与背景第48-49页
        (一) 省制、省官制案的提出第48页
        (二) 省制、省官制案提出的背景第48-49页
    二、关于第一个草案:7月5日草案第49-57页
        (一) 7月5日草案的第一次提出与撤回第49-53页
            1. 7月5日草案的提出及内容第49-51页
            2. 参议院的审议第51-52页
            3. 袁政府对7月5日草案的撤回第52-53页
        (二) 7月5日草案的第二次提出及撤回第53-57页
            1. 7月5日草案的第二次提出及修改第53-54页
            2. 参议院的审议第54-56页
            3. 7月5日草案修正案的撤回第56-57页
    三、仿普鲁士制草案与虚三级制草案第57-61页
        (一) 第二个草案:仿普鲁士制草案第57-59页
        (二) 第三个草案:虚三级制草案第59-61页
    四、结局第61-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效果评估研究
下一篇:人口流动视角下的房地产价格空间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