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口学论文--世界各国人口调查及其研究论文--中国人口论文

人口流动视角下的房地产价格空间差异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引言第14-33页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4-18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8页
        1.1.2 研究意义第18页
    1.2 文献综述第18-28页
        1.2.1 关于房价空间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8-24页
        1.2.2 关于房价空间传导的研究第24-26页
        1.2.3 关于人口迁移的研究第26-27页
        1.2.4 文献述评第27-28页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8-30页
        1.3.1 研究思路第28-30页
        1.3.2 研究方法第30页
    1.4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31-33页
        1.5.1 创新点第31-32页
        1.5.2 不足之处第32-33页
第2章 城市房价与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第33-53页
    2.1 城市房价空间差异性的描述性分析第33-38页
        2.1.1 我国房价现状与变动趋势第33-34页
        2.1.2 我国房价的空间异质性现状第34-38页
    2.2 流动人口的现状分析第38-52页
        2.2.1 我国人口分布的现状与变动趋势第38-40页
        2.2.2 流动人口的迁移特征第40-49页
        2.2.3 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状况的分析第49-52页
    2.3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3章 人口流动视角下的房价空间差异性理论模型第53-61页
    3.1 理论模型的构建第53-59页
        3.1.1 国外经典理论模型构建与评价第53-56页
        3.1.2 基于人口流动视角下的房价空间差异性理论模型第56-59页
    3.2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4章 流动人口指标及其测算第61-70页
    4.1 流动人口指标的测算第61-65页
        4.1.1 流动人口统计口径的界定第61-62页
        4.1.2 流动人口统计指标的处理第62-63页
        4.1.3 流动人口指标的测算第63-65页
    4.2 流动人口的分布特征第65-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5章 房价空间差异性的实证分析第70-98页
    5.1 研究设计第70-71页
        5.1.1 指标选取第70-71页
        5.1.2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第71页
    5.2 房价空间差异性的计量分析第71-85页
        5.2.1 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第71-73页
        5.2.2 空间扩展回归模型的分析第73-79页
        5.2.3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分析第79-85页
    5.3 稳健性检验第85-97页
        5.3.1 指标的选取与样本的选择第86-88页
        5.3.2 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分析第88-95页
        5.3.3 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的分析第95-97页
    5.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6章 房价空间差异性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第98-106页
    6.1 计量模型的说明第98页
    6.2 变量的选取与数据来源第98-99页
    6.3 实证分析第99-105页
        6.3.1 区域房价现状分析第99-101页
        6.3.2 回归分析第101-105页
    6.4 本章小结第105-106页
第7章 实现人口流动与区域房价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第106-116页
    7.1 主要结论第106-107页
    7.2 政策建议第107-114页
        7.2.1 房地产政策方面第107-109页
        7.2.2 人口政策方面第109-112页
        7.2.3 地区经济政策方面第112-114页
    7.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4-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5页
致谢第125-127页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127-128页
附录第128-139页

论文共1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临时参议院与袁世凯
下一篇:20世纪30年代《申报》对新生活运动的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