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第10-12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一) 研究历史 | 第12-15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6-17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四、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 | 第17-19页 |
(一) 研究重点与难点 | 第17-18页 |
(二) 论文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概述 | 第19-26页 |
一、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架构及特征 | 第19-23页 |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内涵 | 第19-20页 |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的架构 | 第20-22页 |
(三) 高校辅导员素质特征 | 第22-23页 |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范畴及外在形式 | 第23-26页 |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范畴 | 第23页 |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外在形式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提升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必要性 | 第26-32页 |
一、辅导员所处环境的变化 | 第26-27页 |
(一) 社会环境的变化 | 第26页 |
(二) 学生工作的转型 | 第26-27页 |
(三) 信息网络迅猛发展 | 第27页 |
二、辅导员特殊使命的要求 | 第27-30页 |
(一) 高校辅导员角色演变 | 第27-28页 |
(二) 高校辅导员角色的现实定位 | 第28-30页 |
三、大学生思想出现的新问题 | 第30-32页 |
(一) 自我管理能力差,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 第30页 |
(二) 期望值高,心理承受力弱 | 第30-31页 |
(三) 缺乏团队意识,艰苦精神不足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素质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49页 |
一、辅导员素质现状的调查设计与实施 | 第32-33页 |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的问卷调查设计 | 第32页 |
(二) 样本的选取与获得 | 第32-33页 |
(三) 调查与统计方法 | 第33页 |
二、高校辅导员素质情况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33-49页 |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现状分析 | 第33-44页 |
(二) 高校辅导员素质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三) 成因剖析 | 第46-49页 |
第五章 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 第49-57页 |
一、完善高校辅导员素质提升的政策和制度 | 第49-50页 |
(一) 建立高校辅导员职业资格认定制度 | 第49页 |
(二) 建立高校辅导员从业标准 | 第49-50页 |
(三) 满足高校辅导员个人发展需求 | 第50页 |
二、构建系统化的高校辅导员培训格局 | 第50-52页 |
(一) 强化高校辅导员培训的顶层设计 | 第50-51页 |
(二) 构建现代培训的方式和方法体系 | 第51页 |
(三) 搭建科学的辅导员培训课程和考评体系 | 第51-52页 |
三、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 | 第52-53页 |
(一) 建立严格的辅导员准入制度 | 第52页 |
(二) 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 | 第52-53页 |
(三) 健全应有的辅导员晋升机制 | 第53页 |
四、加强高校辅导员素质的培养 | 第53-57页 |
(一) 政治理论素质的培养 | 第53-54页 |
(二) 多元知识结构的培养 | 第54-55页 |
(三) 多元能力结构的培养 | 第55-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 第61-64页 |
附录二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