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替代性措施的缘起:司法解散公司的弊端 | 第10-15页 |
第一节 司法解散公司的制度检视 | 第10-12页 |
一、司法解散公司的制度规则 | 第10页 |
二、司法解散公司的构成要件 | 第10-12页 |
第二节 司法解散公司制度的弊端 | 第12-13页 |
一、我国目前的司法解散制度立法不完善,裁判标准不统一 | 第12-13页 |
二、司法解散公司会动摇公司制度的基础,影响社会公共利益 | 第13页 |
三、司法解散制度被小股东滥用 | 第13页 |
第三节 司法解散制度与替代性措施的联系 | 第13-15页 |
一、程序上的联系 | 第13-14页 |
二、内容上的联系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司法解散公司替代性措施的基本内容与现状 | 第15-20页 |
第一节 司法解散公司替代性措施的定义 | 第15页 |
第一节 替代性措施的主要类别 | 第15-17页 |
一、强制股权收购与异议股东股份回购制度 | 第15-16页 |
二、除名制度 | 第16页 |
三、公司章程预先约定与调解制度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替代性措施的价值分析 | 第17-18页 |
一、化解公司经营管理困境、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有效途径 | 第17页 |
二、公司法律体系完善的需要 | 第17页 |
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有力措施 | 第17-18页 |
第三节 我国司法解散公司替代性措施的现状 | 第18-20页 |
一、我国现有的替代性救济措施的梳理 | 第18页 |
二、我国现有的替代性措施的不足 | 第18-20页 |
第三章 国外公司司法解散的替代性救济措施之借鉴 | 第20-26页 |
第一节 英美法中典型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 第20-22页 |
一、英国“不公平损害”救济手段的建立与发展 | 第20-21页 |
二、美国公司法中“选择购买股票以代替解散”的规定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大陆法中典型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 第22-24页 |
一、德国商法中的“除名”制度 | 第22-23页 |
二、日本公司法中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 第23-24页 |
三、法国商法典中的替代性救济措施 | 第24页 |
第三节 国外替代性救济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我国司法解散公司的替代性措施的经验与完善 | 第26-33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解散公司替代性措施的经验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现有的替代性救济措施的完善 | 第28-30页 |
一、现有替代性措施不足的完善 | 第28-29页 |
二、我国的“调解”制度的完善 | 第29-30页 |
第三节 突破我国现有制度对替代性措施的完善 | 第30-33页 |
一、强制股权收购制度 | 第30-31页 |
二、除名制度 | 第31页 |
三、强制公司分立制度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