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选题理由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和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预期目标 | 第12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技术创新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研究 | 第18-21页 |
·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研究 | 第18-19页 |
·技术创新能力构成要素研究 | 第19-21页 |
·总结与评价 | 第21-24页 |
第三章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第24-34页 |
·稀土中小企业分析 | 第24-29页 |
·中小企业界定 | 第24-27页 |
·稀土产业链分析 | 第27-28页 |
·稀土中小企业界定 | 第28-29页 |
·我国稀土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第29-31页 |
·我国稀土产业的现状 | 第29页 |
·我国稀土中小企业现状 | 第29-31页 |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影响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部因素 | 第31-32页 |
·影响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外部因素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43页 |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依据—构成要素分析 | 第35-37页 |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7-43页 |
·创新投入能力的构成指标 | 第38-39页 |
·创新管理能力的构成指标 | 第39页 |
·研究开发能力的构成指标 | 第39-40页 |
·创新生产能力的构成指标 | 第40页 |
·市场化能力的构成指标 | 第40-41页 |
·创新环境水平的构成指标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 | 第43-49页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43-44页 |
·模糊层次综合分析法步骤 | 第44-49页 |
·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U | 第44页 |
·确定评语集V | 第44页 |
·确定评判矩阵R | 第44-45页 |
·确定权重系数 | 第45-46页 |
·一致性测度 | 第46-47页 |
·综合评判 | 第47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7-48页 |
·单值化处理 | 第48-49页 |
第六章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 第49-60页 |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49-50页 |
·问卷的设计与发放 | 第49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49-50页 |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 第50-58页 |
·指标权重与隶属度计算 | 第50-54页 |
·对我国稀土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 | 第54-58页 |
·稀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关提升措施及建议 | 第58-60页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0页 |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附录1 | 第65-68页 |
附录2 | 第68-70页 |
附录3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及成果目录 | 第71页 |
后记与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