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7页 |
·论文选题理由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1-15页 |
·研究评述 | 第15页 |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17-22页 |
·公共财政理论 | 第17页 |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7-18页 |
·财政农业投资理论 | 第18-19页 |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9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对相关理论的评述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现状分析 | 第22-37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规模分析 | 第22-31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绝对规模分析 | 第22-26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相对规模分析 | 第26-30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强度 | 第30-31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分析 | 第31-34页 |
·支援农村生产支出 | 第31-32页 |
·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 | 第32-33页 |
·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 第33-34页 |
·农业科技三项费用 | 第34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7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现状分析 | 第37-42页 |
·内蒙古农牧民收入发展阶段 | 第37-39页 |
·影响农牧民收入的因素 | 第39-42页 |
·农产品数量和价格对农牧民收入的影响 | 第39页 |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牧民综合能力低下 | 第39-40页 |
·农牧民的劳动力素质低,就业空间少 | 第40页 |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牧民增收渠道少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46页 |
·内蒙古财政支农支出对农牧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2-45页 |
·ADF(AugmentedDickey-FullerTest)检验 | 第42-43页 |
·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 第43-4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主要结论 | 第46页 |
·政策建议 | 第46-50页 |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确保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 第46-47页 |
·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进一步促进农牧民增收 | 第47-48页 |
·加强对财政农业资金的管理,提高农牧民收入的资金使用效率 | 第48页 |
·逐步增长农牧民家庭经营收入 | 第48-49页 |
·继续实施农牧民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牧民政策性收入 | 第49页 |
·全面提高农牧民素质,突破农牧民增收的瓶颈 | 第49-50页 |
·推进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增加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收入 | 第50页 |
·积极发展民营经济,扩大农牧民就业空间 | 第50页 |
·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清单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