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员工满意度的定义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员工满意度的构成及影响因素综述 | 第12-14页 |
·员工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综述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5页 |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16-17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员工满意度研究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员工满意度的定义 | 第18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定义 | 第18页 |
·员工满意度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成就需要理论 | 第19-20页 |
·双因素理论 | 第20-21页 |
·期望理论 | 第21页 |
·公平理论 | 第21-22页 |
·SMART 原则 | 第22-23页 |
·员工满意度的构成 | 第23-24页 |
·工作本身满意度 | 第23页 |
·工作回报满意度 | 第23页 |
·人际关系满意度 | 第23页 |
·企业管理制度的满意度 | 第23页 |
·绩效考核满意度 | 第23-24页 |
·工作前景满意度 | 第24页 |
·员工满意度的测量 | 第24-27页 |
·员工满意度的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员工满意度的测量工具 | 第25-27页 |
第3章 A 公司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分析 | 第27-42页 |
·A 公司的概况 | 第27-29页 |
·A 公司的发展概况 | 第27-28页 |
·A 公司组织架构图 | 第28-29页 |
·A 公司劳务派遣员工工作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30-32页 |
·测量工具的选择 | 第30页 |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0-32页 |
·指标的量化 | 第32页 |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第32页 |
·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 第32-38页 |
·劳务派遣员工总体特征描述 | 第32-33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第33-35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企业管理满意度分析 | 第35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关系满意度分析 | 第35-36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本身满意度分析 | 第36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工作回报满意度分析 | 第36-37页 |
·劳务派遣员工的绩效考核满意度分析 | 第37页 |
·劳务派遣员工对工作前景的满意度分析 | 第37-38页 |
·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低的原因分析 | 第38-42页 |
·工作回报方面 | 第38-39页 |
·绩效考核方面 | 第39-40页 |
·工作前景方面 | 第40-41页 |
·其它方面 | 第41-42页 |
第4章 提高劳务派遣员工满意度的对策 | 第42-48页 |
·完善薪酬管理体系,实现弹性薪酬 | 第42-44页 |
·打破以职级为基础,以固定收入为主的薪酬体系 | 第42-43页 |
·各职级的薪资水平相互交叉,体现业绩决定收入的宗旨 | 第43页 |
·让员工参与薪资体系的制定,体现透明性和公开性 | 第43页 |
·采取措施丰富员工的福利形式 | 第43-44页 |
·建立可操作性强的绩效考核体系 | 第44-45页 |
·明确绩效考核的各项指标 | 第44页 |
·建立透明化的绩效考核过程 | 第44页 |
·努力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 第44-45页 |
·完善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 | 第45-46页 |
·通过晋升考核,将优秀员工转正 | 第45页 |
·开展空缺管理岗位公开竞聘 | 第45页 |
·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 第45页 |
·提高培训频次和丰富培训内容 | 第45-46页 |
·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 第46-48页 |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 | 第46-47页 |
·营造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同事关系 | 第47-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48-49页 |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49-50页 |
·论文的局限性 | 第49页 |
·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A 员工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53-57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