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致使义“让”字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零、引言 | 第10-13页 |
|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语料选取 | 第12-13页 |
| 一、“让”字句研究概述 | 第13-19页 |
| ·传统语法视角下的“让”字句研究 | 第13-16页 |
| ·“让”的语义和用法 | 第13-14页 |
| ·“让”的词性 | 第14页 |
| ·“让”字句的句法结构 | 第14-16页 |
| ·生成语法理论视角下的“让”字句研究 | 第16页 |
| ·认知和功能视角下的“让”字句研究 | 第16-18页 |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的“让”字句研究 | 第18-19页 |
| 二、“让”字句的分类 | 第19-35页 |
| ·“让”字句的语义类别 | 第19-28页 |
| ·役使类“让”字句 | 第19-25页 |
| ·容任类“让”字句 | 第25-28页 |
| ·“让”字句语义比较 | 第28-34页 |
| ·意使和客观致使 | 第28-29页 |
| ·现实性与虚拟性 | 第29页 |
| ·动作和结果 | 第29-30页 |
| ·[±可控]和[±自主] | 第30-34页 |
| ·小结 | 第34-35页 |
| 三、“让”字句的构件分析 | 第35-64页 |
| ·“让” | 第35-45页 |
| ·“让”的语义 | 第35-37页 |
| ·“让”的词性 | 第37-45页 |
| ·“让”前构件 X | 第45-56页 |
| ·构件 X 的范围 | 第45-49页 |
| ·构件 X 的句法分析 | 第49-52页 |
| ·构件 X 的语义分析 | 第52-56页 |
| ·“让”后名词性构件 Y | 第56-60页 |
| ·构件 Y 的句法分析 | 第56-57页 |
| ·构件 Y 的语义分析 | 第57-60页 |
| ·谓词性构件 Z | 第60-63页 |
| ·构件 Z 的句法分析 | 第60-62页 |
| ·构件 Z 的语义分析 | 第62-63页 |
| ·小结 | 第63-64页 |
| 四、致使范畴和“让”字句句法结构探析 | 第64-78页 |
| ·什么是致使 | 第64-65页 |
| ·致使结构的形态类型 | 第65-66页 |
| ·词汇致使和句法致使 | 第66-67页 |
| ·“让”字句的句法结构 | 第67-76页 |
| ·“让”字句不是“兼语”式 | 第67-68页 |
| ·“让”跟使令动词的不同 | 第68-71页 |
| ·“让”是二价动词 | 第71-73页 |
| ·“让”字句跟使令兼语式的句法结构比较 | 第73-76页 |
| ·小结 | 第76-78页 |
| 五、结语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后记 | 第87-88页 |
|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