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 第11-17页 |
| 1 什么是建构主义 | 第11页 |
| 2 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 | 第11-13页 |
| 3 建构主义的基本思想 | 第13-17页 |
| 第二章 建构主义对教学的启示 | 第17-27页 |
| 1 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 第17-19页 |
| 2 传统教学与建构主义教学的差异 | 第19-20页 |
| 3 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 | 第20-23页 |
| ·教师——学生建构知识的支持者 | 第20-22页 |
| ·学生——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 第22-23页 |
| 4 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启示 | 第23-27页 |
| ·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实践的指导原则 | 第23-24页 |
| ·对课堂教学实践的建议 | 第24-27页 |
| 第三章 基于建构主义的美术欣赏课教学策略 | 第27-38页 |
| 1 建构主义美术欣赏课教学目标 | 第27-28页 |
| ·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所表达的观点实现多角度的分析 | 第27页 |
| ·使学生的美术信息素养得以提升 | 第27页 |
| ·使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课堂互动等方式得以弘扬 | 第27-28页 |
| ·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建构主义课堂中得以发展 | 第28页 |
| 2 基于建构主义的欣赏课教学策略 | 第28-38页 |
| ·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28-30页 |
| ·问题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30-33页 |
| ·讨论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33-35页 |
|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 第35-38页 |
| 第四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 第38-51页 |
| 1 以目标为导向,创设有利情境 | 第38-41页 |
| ·对引导性的问题加以明确 | 第38-39页 |
| ·与其他的同学联合建构情境 | 第39页 |
| ·在对创设好的情境进行分析时的疑问 | 第39页 |
| ·对情境任务的修订要分清主次轻重 | 第39页 |
| ·展示:情境元素的实例 | 第39-41页 |
| 2 组织学习小组,加强学生互动 | 第41-42页 |
| ·为了有效建构对知识的理解而组建小组 | 第41页 |
| ·小组的合作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思考 | 第41页 |
| ·在组织的小组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 第41页 |
| ·在小组情境中共同思考和学习 | 第41-42页 |
| ·展示:小组元素的实例 | 第42页 |
| 3 充分了解学生,搭建教学桥梁 | 第42-44页 |
| ·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即知识背景进行了解 | 第42页 |
| ·在小组合作中,联结学生的各种思维活动 | 第42-43页 |
| ·以教学的观点来看搭建桥梁所面对的疑问 | 第43页 |
| ·在不断的修订中使得桥梁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 第43页 |
| ·展示:桥梁元素的实例 | 第43-44页 |
| 4 策划学习任务,引发创造思维 | 第44-46页 |
| ·设计任务,使学生调动自身资源发挥主动性 | 第44页 |
| ·对任务进行共同思考的目标引发学生有意义的建构 | 第44-45页 |
| ·教师在学生勇敢挑战并全力完成任务中产生的疑问 | 第45页 |
| ·在一些列的疑问之后修订所设计的教学任务 | 第45页 |
| ·展示:任务元素的实例 | 第45-46页 |
| 5 安排成果展示,共享思维活动 | 第46-49页 |
| ·对那些适合成果展示的情境予以注意 | 第46页 |
| ·以展示的方式肯定创设的情境的主题以及任务的目标 | 第46-47页 |
| ·在共享学习活动中支持那些发散性思维所展示疑问 | 第47页 |
| ·在展示中留意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探索其动机 | 第47页 |
| ·展示:展示元素的实例 | 第47-49页 |
| 6 引导课堂反思,积极评估学生 | 第49-51页 |
| ·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反思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 第49页 |
| ·在学生完成任务建构自己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反思 | 第49页 |
| ·教师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需加以思考的疑问 | 第49-50页 |
| ·对贯穿于整个教学学习过程的反思加以修订和反思 | 第50页 |
| ·对实例的反思总结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建构主义在美术欣赏课中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反思 | 第51-56页 |
| 1 建构主义在美术欣赏课堂中实施的制约因素 | 第51-53页 |
| ·社会环境因素 | 第51页 |
| ·教学教材因素 | 第51-52页 |
| ·教学资源因素 | 第52页 |
| ·授课教师因素 | 第52-53页 |
| ·学生内在因素 | 第53页 |
| 2 实施建构主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必要性 | 第53-54页 |
| 3 消除实施建构主义欣赏课教学中的制约 | 第54-55页 |
| ·加强建构主义教学的推广普及 | 第54页 |
| ·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 | 第54页 |
| ·加强教学策略在学生个性特点之上的应用 | 第54页 |
| ·注意当下学习情境中的教学评价 | 第54-55页 |
| 4 对实施建构主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反思 | 第55-56页 |
| 结束语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