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文学史、文学思想史论文

郑振铎与外国文学

内容提要第1-5页
论文摘要第5-11页
Abstract第11-24页
绪言第24-54页
 第一节 郑振铎的生平及其文学活动第24-32页
 第二节 郑振铎研究综述第32-44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思路第44-54页
  一、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44-47页
  二、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47-54页
第一章 郑振铎与五四前后的“西学东渐”第54-94页
 第一节 五四前后的外国文学译介第59-78页
  一、 梁启超与“政治小说”的译介第60-62页
  二、 林纾的外国小说译介第62-66页
  三、 周氏兄弟的《域外小说集》第66-69页
  四、 诗歌翻译与苏曼殊的诗歌译介第69-72页
  五、 五四至抗战前的外国文学译介第72-78页
 第二节 19 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理论第78-85页
  一、 西欧文学理论的发展第78-82页
  二、 俄罗斯文学理论的发展第82-85页
 第三节 五四前后郑振铎与外国文学第85-94页
第二章 郑振铎的外国文学研究第94-132页
 第一节 郑振铎的俄国文学研究第94-109页
  一、 俄国文学译介第95-97页
  二、 俄国文学史研究第97-103页
  三、 具体作家研究第103-109页
 第二节 郑振铎的西欧文学研究第109-126页
  一、 西欧神话、史诗与民间传说研究第109-113页
  二、 法国与北欧文学研究第113-122页
  三、 其他作家作品评论第122-126页
 第三节 郑振铎的泰戈尔研究第126-132页
  一、 泰戈尔作品的译介第126-128页
  二、 泰戈尔研究第128-132页
第三章 郑振铎的文学观及其外来影响第132-180页
 第一节 郑振铎与西方浪漫主义第132-151页
  一、 西方浪漫主义文论与特定的中国语境第132-139页
  二、 郑振铎的文学本体观与浪漫主义文论第139-144页
  三、 “血和泪”的文学观中的浪漫主义因素第144-151页
 第二节 郑振铎与西方现实主义第151-167页
  一、 西方现实主义文论与中国的现实主义文学观第151-158页
  二、 郑振铎的文学观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想第158-167页
 第三节 郑振铎的批评观与他的西方文学批评研究第167-180页
  一、 郑振铎的批评观第167-173页
  二、 批评方法与批评家评论第173-180页
第四章 外国文论影响下的文学史研究第180-222页
 第一节 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活动第180-196页
  一、 郑振铎的中国文学史研究与外国文学第181-193页
  二、 郑振铎的外国文学史研究活动第193-196页
 第二节 西方文学史理论与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第196-211页
  一、 18、19 世纪西方文学史的发展第196-199页
  二、 文学史研究对象的界定第199-203页
  三、 文学史研究中的“进化”观念第203-207页
  四、 世界文学及文学的统一观第207-211页
 第三节 郑振铎的文学史研究方法第211-222页
  一、 “归纳的考察”第211-214页
  二、 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第214-217页
  三、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第217-222页
第五章 外国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第222-252页
 第一节 郑振铎的外国文学翻译活动及作品第222-229页
  一、 郑振铎的外国文学翻译活动第222-225页
  二、 郑振铎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第225-229页
 第二节 郑振铎的翻译理论第229-245页
  一、 文学作品的可译性第230-232页
  二、 翻译的目的及功能第232-236页
  三、 翻译的责任第236-238页
  四、 翻译技巧与方法第238-245页
 第三节 现代西方翻译理论与郑振铎的文学翻译史研究第245-252页
  一、 郑振铎与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第245-247页
  二、 郑振铎的文学翻译史研究第247-252页
结语第252-256页
参考文献第256-27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76-278页
后记第278-281页

论文共2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喻与反讽的诗学--克林斯·布鲁克斯文学批评研究
下一篇: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