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日本的鲁迅《野草》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绪论第13-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3-14页
 二、文献综述第14-18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18-21页
第1章 “鲁迅像”中的《野草》解读第21-45页
   ·《野草》与“回心”:“竹内鲁迅”的《野草》解读第21-29页
     ·“回心之轴”与《野草》的诗性第22-27页
     ·“抵抗”与《野草》的精神第27-29页
   ·《野草》与“革命”:“丸山鲁迅”的《野草》解读第29-36页
     ·《野草》与鲁迅的革命体验第30-33页
     ·《野草》与鲁迅的现实战斗第33-36页
   ·《野草》与“终末”:“伊藤鲁迅”的《野草》解读第36-45页
     ·《野草》中的“耶稣”与“摩罗”第37-40页
     ·《野草》中的“个”第40-45页
第2章 《野草》篇章的笺注第45-93页
   ·笺注者的问题意识第45-63页
     ·木山英雄的问题意识:鲁迅的“主体建构”第46-52页
     ·片山智行的问题意识:鲁迅的“现实主义”第52-58页
     ·丸尾常喜的问题意识:鲁迅的“彷徨期”第58-63页
   ·三家笺注的大体样貌第63-73页
     ·一丝不苟的词语释读第63-69页
     ·旁征博引的意蕴读解第69-73页
   ·三家笺注选篇比读第73-93页
     ·《复仇》之一、之二笺注比读第73-80页
     ·“我梦见……”系列的笺注比读第80-93页
第3章 《野草》的比较文学研究第93-119页
   ·山田敬三:在比较中看到的存在主义第93-101页
     ·在“类似”中发现差异第94-99页
     ·在“缺少”中感知力量第99-101页
   ·藤井省三:追寻爱憎书写的文学资源第101-110页
     ·《复仇》与《复仇(其二)》的意象资源第102-107页
     ·《希望》的诗意资源第107-110页
   ·相浦杲:以《苦闷的象征》为中心的影响研究第110-119页
     ·独特的句式分析第110-112页
     ·风格与题材溯源第112-119页
结语第119-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7页
附录第127-133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页

论文共13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振铎与外国文学
下一篇:卡西尔的文化形而上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