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7页 |
| ·染料 | 第7-11页 |
| ·染料的简介 | 第7-8页 |
| ·染料废水的特点 | 第8-9页 |
|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 | 第9-11页 |
| ·白腐真菌及漆酶 | 第11-15页 |
| ·漆酶简介 | 第12-13页 |
| ·漆酶-介体系统 | 第13-14页 |
| ·漆酶对合成染料的脱色 | 第14-15页 |
| ·论文的立题依据 | 第15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 ·菌种来源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 | 第17页 |
| ·化学试剂与原材料 | 第17页 |
| ·培养基 | 第17-18页 |
| ·培养方法 | 第18页 |
| ·菌株的鉴定 | 第18-19页 |
| ·分析方法 | 第19页 |
| ·漆酶的分离纯化 | 第19-20页 |
| ·电泳 | 第20页 |
| ·漆酶的酶学性质 | 第20-21页 |
| ·漆酶对合成染料的脱色研究 | 第21-23页 |
| ·染料及其降解产物对小麦种子发芽的影响 | 第23页 |
| ·数据分析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5-55页 |
| ·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 第25-29页 |
| ·初步分离和筛选 | 第25-26页 |
| ·菌株 SYBC-LZ 的形态学特征 | 第26-27页 |
| ·菌株 SYBC-LZ 的 rRNA 基因 ITS 区的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7-28页 |
| ·讨论 | 第28-29页 |
| ·毛栓菌发酵产漆酶 | 第29-37页 |
| ·在三种培养体系中毛栓菌发酵产漆酶情况 | 第29-31页 |
| ·毛栓菌固态发酵产漆酶的条件优化 | 第31-37页 |
| ·毛栓菌漆酶的分离和纯化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37-45页 |
| ·毛栓菌漆酶的分离和纯化 | 第38-40页 |
| ·LAC Z 的酶学性质 | 第40-45页 |
| ·LAC Z 在合成染料脱色中的应用 | 第45-55页 |
| ·漆酶粗酶液对单一合成染料溶液的脱色 | 第45-47页 |
| ·反应体系各参数对脱色的影响 | 第47-50页 |
| ·粗酶液对染料脱色的优势 | 第50-51页 |
| ·LAC Z 对混合染料溶液的脱色 | 第51-52页 |
| ·讨论 | 第52-55页 |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 ·主要结论 | 第55页 |
| ·展望 | 第55-57页 |
| 致谢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7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 附录 1:菌株 T.trogii SYBC-LZ 的 ITS 区基因序列 | 第68-69页 |
| 附录 2:染料溶液经漆酶催化脱色前后可见-紫外光吸收图谱变化 | 第69-70页 |
| 附录 3: 毛栓菌对染料脱色的现有研究报道一览表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