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5页 |
| ·L-苹果酸的理化性质 | 第7页 |
| ·L-苹果酸的应用 | 第7页 |
| ·L-苹果酸的生产方法及研究进展 | 第7-11页 |
| ·游离转化法产 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 第8页 |
| ·固定化细胞/酶转化法产 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 第8-10页 |
| ·一步发酵法产 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两步发酵法产 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 第11页 |
| ·基因敲除技术 | 第11-13页 |
| ·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 ·材料 | 第15-17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15-16页 |
| ·引物 | 第16页 |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16-17页 |
| ·培养基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7页 |
| ·方法 | 第17-21页 |
| ·大肠杆菌染色体基因组的提取 | 第17-18页 |
| ·大肠杆菌低拷贝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18页 |
| ·大肠杆菌的电击转化 | 第18-19页 |
| ·目标基因的敲除 | 第19页 |
| ·重组大肠杆菌的发酵实验 | 第19页 |
| ·发酵产物检测 | 第19-20页 |
| ·黄曲霉总 RNA 的提取及 cDNA 的制备 | 第20页 |
| ·苹果酸脱氢酶活力测定 | 第20页 |
| ·其他细胞培养及分子操作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1-41页 |
| ·大肠杆菌苹果酸合成途径的构建 | 第21-29页 |
| ·富马酸酶基因(fumB、fumC)的敲除 | 第21-24页 |
| ·苹果酸酶基因(sfcA、maeB)的敲除 | 第24-27页 |
| ·重组菌 E. coli 2030 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27-28页 |
| ·重组菌的摇瓶发酵实验 | 第28页 |
| ·重组菌 E. coli 2030 在发酵罐中的发酵实验 | 第28-29页 |
| ·大肠杆菌苹果酸合成途径的强化 | 第29-35页 |
| ·黄曲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 的克隆表达 | 第30-31页 |
| ·黄曲霉苹果酸脱氢酶 MDH 的酶活力测定 | 第31页 |
| ·质粒 pUC19-pNmdh 的构建 | 第31-32页 |
| ·质粒 pBR322-pNmdh 的构建 | 第32-33页 |
| ·质粒 pTH18-pNmdh 的构建 | 第33-35页 |
| ·含不同拷贝数质粒重组菌的生理性能研究和发酵试验 | 第35页 |
| ·黄曲霉苹果酸脱氢酶基因 mdh 的整合表达 | 第35-41页 |
| ·突变盒 maeB’::difGm-pNmdh 的构建 | 第36-37页 |
| ·基因 mdh 的整合表达 | 第37页 |
| ·重组菌 E. coli 2040 的生理特性研究 | 第37-38页 |
| ·重组菌 E. coli 2040 的发酵实验 | 第38-41页 |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 主要结论 | 第41页 |
| 展望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