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导言 | 第12-21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2-14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一) 国内外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二) 国内外绩效审计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18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一) 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第一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概述 | 第21-2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1-24页 |
(一) 绩效审计 | 第21-22页 |
(二) 义务教育财政支出 | 第22-23页 |
(三) 民族地区 | 第23-24页 |
二、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一)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4-25页 |
(二) 资源有效配置理论 | 第25页 |
(三) 公共产品外部性理论 | 第25-26页 |
三、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与传统财务审计比较 | 第26-28页 |
第二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现状 | 第28-41页 |
一、民族地区公共支出绩效审计开展的现状 | 第28-32页 |
(一) 我国公共支出绩效审计的现状 | 第28-29页 |
(二)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开展的现状 | 第29-32页 |
二、黔南州实施新机制后义务教育财政资金运行现状 | 第32-41页 |
(一) 黔南州总体情况简介 | 第32-33页 |
(二) 个案选取的价值 | 第33-34页 |
(三) 黔南州实施新机制后义务教育资金投入现状 | 第34-37页 |
(四) 黔南州义务教育资金运行存在的问题 | 第37-41页 |
第三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1-51页 |
一、黔南州农村中小学“薄改工程”资金绩效审计案例 | 第41-44页 |
(一) 黔南州农村中小学“薄改工程”总体情况 | 第41页 |
(二) 黔南州农村中小学“薄改工程”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开展情况 | 第41-44页 |
二、黔南州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44-47页 |
(一) 主观认识不足,传统审计观念根深蒂固 | 第44页 |
(二) 预算管理透明度不高,审计证据和资料失真 | 第44-46页 |
(三) 审计机关独立性较弱,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规范 | 第46页 |
(四) 技术方法落后,人员素质相对较差 | 第46-47页 |
(五) 审计结果公开较少,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健全 | 第47页 |
三、个案在民族地区的共适性 | 第47-51页 |
(一) 共同的民族特征和客观条件 | 第48页 |
(二) 民族自治行政体制的制度保障 | 第48-49页 |
(三) 义务教育发展较为落后 | 第49页 |
(四) 仍需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力度 | 第49-51页 |
第四章 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1-55页 |
一、经济不发达,基层政府财力有限,教育经费缺口较大 | 第51-52页 |
二、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监控成本较高 | 第52页 |
三、民族地区自治行政体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审计机关独立性 | 第52-53页 |
四、民族地区的客观条件对开展绩效审计的制约 | 第53页 |
(一)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相应法规制度不健全 | 第53页 |
(二) 地理环境恶劣,审计技术方法落后 | 第53页 |
(三) 长期只投入不管理,审计证据收集难度较大 | 第53页 |
五、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缺少对资金项目的追踪调查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完善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对策 | 第55-63页 |
一、建立民族地区专门的审计制度,保证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 第55-56页 |
(一) 加强人大监督,建立教育专项经费监督检查长效机制 | 第55-56页 |
(二) 建立民族地区专门的审计制度 | 第56页 |
二、在民族地区实施绩效预算,加强预算管理全过程绩效审计 | 第56-58页 |
(一) 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 | 第56-57页 |
(二) 严格规范预算编制,提高预算透明度和责任归属 | 第57页 |
(三) 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第57页 |
(四) 实施政务公开管理,加强公共监督 | 第57-58页 |
三、加快民族地区绩效审计相关法规的制定 | 第58-59页 |
(一) 完善民族地区绩效审计的立法体系 | 第58页 |
(二) 加快制定和完善民族地区的绩效审计准则 | 第58-59页 |
四、根据民族地区特点改进绩效审计技术,开发完善评价体系 | 第59-60页 |
(一) 加强对审计人员培训,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 第59页 |
(二) 引入适合民族地区的技术方法 | 第59-60页 |
(三) 加强民族地区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开发 | 第60页 |
五、加大对民族地区的专项转移支付,建立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 | 第60-63页 |
(一) 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发挥省级政府主体的作用 | 第60-61页 |
(二) 加强“校财局管”,逐步推行审计公告制 | 第61页 |
(三) 强化审计问责制度的执行 | 第61-62页 |
(四) 重视绩效审计工作的跟踪问效 | 第62-63页 |
结语 | 第63-64页 |
注释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学术活动 | 第71-72页 |
附录B 访谈提纲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