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问题研究--以A高职院校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2页
   ·选题背景、意义和目的第8-9页
     ·背景意义第8-9页
     ·研究目的第9页
   ·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9-10页
     ·研究思路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页
     ·创新点第10页
   ·本文内容框架第10-12页
2 激励相关理论综述第12-27页
   ·激励基础理论第12-16页
     ·需求层次理论第12-13页
     ·成就需求理论第13-14页
     ·双因素理论第14-15页
     ·期望理论第15页
     ·强化理论第15-16页
   ·高职教师及其特征第16-20页
     ·高职教师第16-17页
     ·高职教师需求特征第17-19页
     ·高职教师工作特点第19-20页
   ·国内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第20-24页
     ·激励目的定位第20-21页
     ·常见激励方式第21-23页
     ·激励思路第23-24页
   ·国外高校教师激励经验借鉴第24-27页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配置第24页
     ·教师聘任制度第24-25页
     ·重视对教师的培训第25-27页
3 A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满意度调查分析第27-36页
   ·A高职院校基本情况第27页
   ·满意度调查及调查数据处理第27-33页
     ·调查设计第28-29页
     ·问卷基本情况第29-30页
     ·调查结果及分析第30-33页
   ·调查结果讨论第33-36页
4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43页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分析第36-41页
     ·考评体系不完善,缺乏对激励的支持第36-37页
     ·薪酬支付形式及配套措施不完善,激励效果受影响第37页
     ·职称评定制度偏离院校目标定位第37-38页
     ·激励方式单一,缺乏层次化第38-39页
     ·培训机制不健全,影响激励效果保持第39-40页
     ·科研激励机制不健全第40-41页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第41-43页
5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问题的对策第43-59页
   ·改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总体思路第43-44页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的原则第44-46页
     ·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点第44页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激励要素第44页
     ·综合性原则第44-46页
   ·改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对策第46-59页
     ·改进考评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性评估体系第46-49页
     ·改革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第49-51页
     ·规范教师职称评定体系第51-52页
     ·重视精神需要,建立全方位的教师激励机制第52-55页
     ·加强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第55-57页
     ·完善科研管理体系,重视科研激励机制第57-59页
6 结论第59-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附录第63-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订单式”培养方案研究
下一篇:沈阳装备制造工程学校教师绩效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