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研究--以“复句三域”为视角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三域”视角 | 第13-14页 |
·对于条件复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 第14-17页 |
·个案研究 | 第17-19页 |
·研究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 第19-20页 |
·研究的立足点 | 第19页 |
·研究的着眼点 | 第19-20页 |
·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理论基础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语料来源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现代汉语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 | 第23-36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现代汉语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概述 | 第24-28页 |
·现实性复句和非现实性复句 | 第24-27页 |
·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 | 第27-28页 |
·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的构成 | 第28-31页 |
·构成成分 | 第28-30页 |
·位置与语序 | 第30-31页 |
·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的句类 | 第31-32页 |
·偏句的句类 | 第31-32页 |
·正句的句类 | 第32页 |
·非现实广义条件复句的语义特征 | 第32-34页 |
·肯定与否定 | 第32-33页 |
·非现实层级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属于内容语域的非现实条件句 | 第36-56页 |
·引言 | 第36页 |
·内容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判定 | 第36-38页 |
·内容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分类 | 第38-40页 |
·非现实条件复句中的时间性 | 第40-46页 |
·两种时间顺序与条件关系的表达 | 第40-44页 |
·时间性在内容语域条件句中的体现 | 第44-46页 |
·非现实条件复句中的推理性 | 第46-54页 |
·语义、逻辑与推理性 | 第47-50页 |
·推理性在属于内容语域的非现实条件复句中的体现 | 第50-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四章 属于认知语域的非现实条件句 | 第56-70页 |
·引言 | 第56页 |
·认知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判定 | 第56-58页 |
·认知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特点 | 第58-59页 |
·时间性在认知语域条件句中的体现 | 第59-61页 |
·认知语域中的时间性各要素间的关系 | 第59-60页 |
·时间性在认知语域中的句法体现 | 第60-61页 |
·推理性在认知语域的非现实条件复句中的体现 | 第61-68页 |
·认知语域中的主观推理性 | 第61页 |
·认知语域条件句与情态范畴 | 第61-64页 |
·认知语域中主观推理性的其他句法表现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属于言语行为语域的非现实条件句 | 第70-81页 |
·引言 | 第70页 |
·言语行为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判定 | 第70-71页 |
·言语行为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特征 | 第71-72页 |
·言语行为语域非现实条件句的分类 | 第72-75页 |
·指示 | 第73-74页 |
·承诺 | 第74页 |
·疑问 | 第74-75页 |
·其他 | 第75页 |
·时间性在言语行为语域条件句中的体现 | 第75-77页 |
·言语行为语域中的时间性各要素间的关系 | 第75-76页 |
·时间性在言语行为语域中的句法体现 | 第76-77页 |
·推理性在言语行为语域条件句中的体现 | 第77-80页 |
·言语行为语域中的主观推理性 | 第77页 |
·言语行为语域条件句与情态范畴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总结和余论 | 第81-89页 |
·非现实条件句三域之间的关系 | 第81-84页 |
·主观性与三域 | 第81-82页 |
·范畴理论与三域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余论 | 第86-87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87-89页 |
·研究范式的使用 | 第87-88页 |
·语言材料的搜集和外语材料的来源及信度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