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粮食加工工业论文--碾米工业论文--产品标准与检验论文

糙米品质指标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0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8页
     ·糙米品质第12-15页
       ·国内外糙米质量标准介绍第12页
       ·糙米品质指标第12-15页
       ·糙米加工品质第15页
     ·图像处理技术在稻米检测中的应用第15-18页
       ·粒型检测第15-16页
       ·垩白检测第16-17页
       ·其他类型籽粒第17-18页
       ·加工品质的检测第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不完善粒对糙米品质影响第20-29页
   ·引言第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材料第20页
     ·主要仪器第20-21页
     ·试验方法第21-23页
       ·水分的测定第21页
       ·样品制备第21页
       ·不完善粒组成测定第21页
       ·糙米容重测定第21页
       ·糙米加工指标测定第21页
       ·糙米抗弯曲试验第21-22页
       ·蒸煮试验第22-23页
   ·结果与讨论第23-28页
     ·糙米不完善粒组成第23页
     ·不完善粒对容重的影响第23-24页
     ·不完善粒含量对糙米加工品质影响第24-28页
       ·不完善粒对糙出白率和碾白率的影响第24-25页
       ·不完善粒含量对糙米整精米率和碎米率的影响第25页
       ·糙米抗弯曲特性第25-27页
       ·不完善粒含量对蒸煮品质影响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第三章 糙米籽粒分类及图像特征提取第29-48页
   ·引言第29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1页
     ·材料第29页
     ·主要仪器第29页
     ·试验方法第29-31页
       ·糙米籽粒分类第30页
       ·米粒图像采集第30页
       ·图像预处理第30页
       ·提取并分析不同糙米籽粒图像特征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47页
     ·糙米籽粒分类第31-32页
     ·图像采集第32页
     ·图像预处理第32-33页
     ·提取并分析不同糙米籽粒图像特征第33-47页
       ·完善粒第33-35页
       ·青完善粒第35-36页
       ·垩白粒第36-37页
       ·青垩白粒第37-38页
       ·未熟粒第38-41页
       ·死米第41-43页
       ·被害粒第43-47页
   ·小结第47-48页
第四章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糙米籽粒识别 BP 神经网络建立第48-58页
   ·引言第48页
   ·材料与方法第48-51页
     ·材料第48页
     ·主要仪器第48页
     ·试验方法第48-51页
       ·糙米图像采集、预处理及特征提取第49-50页
       ·主成分分析第50页
       ·BP 神经网络识别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糙米图像特征提取第51-52页
     ·主成分分析第52-55页
     ·BP 神经网络第55-57页
       ·输入和目标向量设计第55页
       ·网络构建第55页
       ·网络训练第55-56页
       ·BP 神经网络分类第56-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五章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糙米加工品质检测方法第58-74页
   ·引言第58页
   ·材料与方法第58-60页
     ·材料第58页
     ·主要仪器第58-59页
     ·试验方法第59-60页
       ·糙出白率和碾白率检测方法建立第59页
       ·整精米和碎米含量检测方法建立第59-60页
   ·结果与讨论第60-73页
     ·糙出白率和碾白率检测方法建立第60-67页
       ·不同碾白时间糙米第60-61页
       ·图像预处理第61-63页
       ·图像特征提取与参数选择第63-66页
       ·糙出白率和碾白率与图像参数相关性第66-67页
       ·图像处理方法测定值与其实测值对比第67页
     ·整精米和碎米含量检测方法建立第67-73页
       ·图像预处理第67-68页
       ·米粒标记及长轴、短轴、周长、面积提取第68-69页
       ·识别阈值确定第69页
       ·识别参数选择第69-70页
       ·样品重量与图像参数关系确定第70-71页
       ·样品检测试验第71-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第74-76页
   ·主要结论第74-75页
   ·创新点第75页
   ·展望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个人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LTE系统共存干扰研究
下一篇:TD-LTE下行链路研究与解业务映射的多核DSP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