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9-11页 |
1.1.1 中国烟草发展历史 | 第9页 |
1.1.2 中国烟草面临的挑战 | 第9-10页 |
1.1.3 上海烟草的挑战 | 第10-11页 |
1.2 论文的研究宗旨和目标 | 第11-12页 |
第2章 卷烟行业营销环境分析 | 第12-21页 |
2.1 国际卷烟市场现状及特点 | 第12-15页 |
2.1.1 国际卷烟市场现状 | 第12-13页 |
2.1.2 国际卷烟行业的特点 | 第13-15页 |
2.2 国外烟草企业管理体制的借鉴 | 第15-17页 |
2.3 我国卷烟行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21页 |
2.3.1 我国卷烟工业发展状况 | 第17-18页 |
2.3.2 我国卷烟行业存在的问题 | 第18-21页 |
第3章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机会威胁分析 | 第21-30页 |
3.1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内部条件分析 | 第21-24页 |
3.1.1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规模 | 第21页 |
3.1.2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经营状况 | 第21-22页 |
3.1.3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主要产品 | 第22页 |
3.1.4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销售网络 | 第22-24页 |
3.2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发展分析 | 第24-25页 |
3.3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SWOT分析 | 第25-30页 |
第4章 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研究 | 第30-42页 |
4.1 卷烟市场的细分依据 | 第30-31页 |
4.1.1 细分卷烟市场的必要性 | 第30-31页 |
4.1.2 卷烟市场细分的依据 | 第31页 |
4.2 卷烟市场细分变量 | 第31-33页 |
4.3 沪产卷烟市场战略定位及市场营销策略 | 第33-42页 |
4.3.1 沪产卷烟全国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 第33-38页 |
4.3.2 沪产卷烟全国市场进入策略分析 | 第38-39页 |
4.3.3 沪产卷烟全国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 第39-42页 |
第5章 沪产卷烟产品分析 | 第42-54页 |
5.1 沪产卷烟品牌系列定位 | 第42-43页 |
5.1.1 全国卷烟产品消费价格档次趋势分析 | 第42页 |
5.1.2 沪产卷烟产品系列的定位 | 第42-43页 |
5.2 沪产卷烟产品组合、生命周期和营销策略 | 第43-46页 |
5.2.1 沪产卷烟各产品生命周期 | 第43页 |
5.2.2 沪产卷烟产品组合分析 | 第43-44页 |
5.2.3 沪产卷烟产品系列的营销策略 | 第44-46页 |
5.3 沪产卷烟产品改造以及开发思路 | 第46-47页 |
5.3.1 沪产卷烟产品改造和开发的策略和重点 | 第46页 |
5.3.2 沪产卷烟现有产品的改造思路 | 第46页 |
5.3.3 沪产卷烟产品的低焦油化改造和混合型的开发 | 第46-47页 |
5.4 品牌形象的整合 | 第47-54页 |
5.4.1 营销沟通的意义 | 第47-48页 |
5.4.2 营销沟通的形式 | 第48-50页 |
5.4.3 沪产卷烟营销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 第50-54页 |
第6章 销售渠道整合 | 第54-68页 |
6.1 卷烟销售网络的规范 | 第54-63页 |
6.1.1 本市沪产卷烟销售在上海烟草卷烟经营中的地位 | 第54-55页 |
6.1.2 市内销售网络的现状 | 第55-56页 |
6.1.3 现行市内销售网络建设面临的新课题 | 第56-57页 |
6.1.4 实施商业资源重组,建立大型配送中心 | 第57-59页 |
6.1.5 探索现代化商业经营方式 | 第59-63页 |
6.2 战略合作的加强 | 第63-68页 |
6.2.1 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市外销售方式现状分析 | 第63-65页 |
6.2.2 实施合作营销,建立客户忠诚 | 第65-68页 |
第7章 营销组织的完善 | 第68-73页 |
7.1 集团公司营销任务和人员素质要求 | 第68页 |
7.2 营销组织的现状和不适应性 | 第68-70页 |
7.3 营销组织变革构想 | 第70-73页 |
结论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