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计划与经营决策论文

中国大学生应聘途径与工作有效性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12-13页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3-15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15-35页
   ·应聘途径类别的界定和分类第15-19页
     ·应聘途径类别的界定第15页
     ·应聘途径的分类第15-19页
       ·正式应聘第15-18页
       ·非正式应聘第18-19页
   ·理论早期研究综述第19-20页
   ·以往研究中的几点差异第20-21页
   ·关于内部非正式途径有效性假说的综述第21-24页
   ·关于招聘途径假说的综述第24-33页
     ·现实主义假说第24-26页
     ·个人差异假说第26-29页
     ·个人工作(P-J)和个人-组织(P-O)匹配假说第29-30页
     ·社会化假说(the Socialization Hypotheses)第30-31页
     ·招聘途径假说的小结第31-33页
   ·关于招聘途径成本的综述第33-35页
第3章. 研究方法第35-42页
   ·研究手段及技术路线第35-36页
     ·研究手段第35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35-36页
   ·研究假设第36-38页
     ·基本假设第37页
     ·其他假设第37-38页
   ·研究方案的设计第38-42页
     ·调查目的第38页
     ·问卷设计第38-39页
     ·样本选取与抽样方法第39页
     ·问卷发放第39页
     ·有效性的控制第39-40页
     ·预调研第40-42页
第4章.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应聘途径-工作有效性分析第42-58页
   ·统计工具与方法第42页
   ·样本基本情况统计第42页
   ·信度分析第42-43页
   ·效度分析第43-45页
     ·适应性因子分析第44页
     ·流失率因子分析第44-45页
   ·方差分析第45-58页
     ·不同求职途径的录取率差异分析第45-48页
     ·不同求职途径的成本差异分析第48-49页
     ·工作年限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第49-51页
     ·工作职位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第51-53页
     ·性别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第53-55页
     ·途径与流失率及适应性的差异分析第55-58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第58-64页
   ·研究结论第58-60页
   ·研究发现第60-61页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第61-62页
     ·研究创新第61-62页
     ·研究局限性第62页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9页
附录:职场新人入职途径与就业状况调查问卷第69-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大学生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上海地区IT行业为例
下一篇:面向个性化E-learning的知识需求与供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