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控制系统的全局协调与优化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课题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4-22页 |
·先进控制综述 | 第14-15页 |
·先进控制的特点 | 第14-15页 |
·先进控制的主要技术内容 | 第15页 |
·内模控制的发展 | 第15-17页 |
·内模控制的发展背景 | 第15-16页 |
·内模控制原理 | 第16-17页 |
·多变量系统闭环辨识 | 第17-19页 |
·闭环辨识综述 | 第17-18页 |
·几种比较典型的闭环辨识方法 | 第18-19页 |
·复杂控制系统的优化问题 | 第19-22页 |
·优化问题处理 | 第19-20页 |
·当前全局优化应用的发展情况 | 第20-22页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内模控制研究 | 第23-43页 |
·多变量内模控制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 第23-31页 |
·多变量系统的耦合关系以及稳定性分析 | 第23-27页 |
·多变量系统中存在的耦合关系 | 第24页 |
·耦合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24-26页 |
·减少和消除耦合的方法 | 第26-27页 |
·多变量内模控制原理 | 第27-31页 |
·内模控制的基本结构 | 第27-29页 |
·内模控制的性质 | 第29-30页 |
·内模控制器与经典反馈控制器的关系 | 第30页 |
·理想控制器特性 | 第30-31页 |
·多变量系统的内模控制设计 | 第31-36页 |
·标准的内模控制器设计两步法 | 第31-33页 |
·标准两步法的步骤 | 第32-33页 |
·标准两步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四步法设计实际系统的控制器 | 第33-35页 |
·多时滞问题的处理 | 第35-36页 |
·纯滞后的处理 | 第35页 |
·内模控制设计过程中的多时滞分解 | 第35-36页 |
·多时滞分解的分析 | 第36页 |
·复杂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实现 | 第36-42页 |
·实现步骤 | 第36-38页 |
·实例仿真与分析 | 第38-42页 |
·实例仿真 | 第38-40页 |
·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闭环系统辨识 | 第43-63页 |
·闭环辨识概述 | 第43-45页 |
·闭环系统的可辨识性 | 第43-44页 |
·闭环系统中的几个评价性能指标 | 第44页 |
·系统辨识一般步骤 | 第44-45页 |
·渐近法综述 | 第45-50页 |
·渐近理论 | 第45-48页 |
·渐近法的相关定理 | 第48-50页 |
·使用渐近法的闭环辨识设计 | 第50-53页 |
·实验设计 | 第50-51页 |
·参数估计 | 第51-52页 |
·模型阶次选择 | 第52页 |
·模型检验 | 第52-53页 |
·利用渐近法辨识复杂控制系统 | 第53-61页 |
·基于经典最小二乘法的渐进法 | 第54-56页 |
·实验设计 | 第55页 |
·参数估计 | 第55-56页 |
·模型阶次选择与模型检验 | 第56页 |
·基于寻优算法的渐进法 | 第56-59页 |
·实验设计 | 第56-57页 |
·参数估计 | 第57-59页 |
·模型阶次选择 | 第59页 |
·模型检验 | 第59页 |
·仿真与分析 | 第59-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复杂控制系统的全局优化与协调 | 第63-75页 |
·起作用集方法概述 | 第64-67页 |
·起作用集方法原理 | 第64-66页 |
·起作用集方法计算步骤 | 第66-67页 |
·用起作用集法优化与协调复杂控制系统 | 第67-74页 |
·基于起作用集的全局优化算法 | 第67-71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68-69页 |
·优化目标函数的推导过程 | 第69-71页 |
·仿真实例 | 第71-74页 |
·未进行优化设计的系统仿真结果 | 第71-73页 |
·全局优化的实例仿真结果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作者及其导师介绍 | 第83-85页 |
附录:起作用集方法的C++程序 | 第85-92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