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片上螺旋电感的设计、建模和参数提取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集成电路的发展 | 第9-10页 |
| ·无源器件在射频电路中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 ·片上电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片上螺旋电感的结构和模型 | 第16-32页 |
| ·简介 | 第16-17页 |
| ·电感基础 | 第17-18页 |
| ·片上螺旋电感的实现的主要技术 | 第18-24页 |
| ·基于CMOS 工艺的片上电感 | 第18-22页 |
| ·基于GaAs 工艺的片上电感 | 第22页 |
| ·基于MEM 技术的片上电感 | 第22-24页 |
| ·片上电感主要参数和等效电路模型 | 第24-29页 |
| ·片上螺旋电感的几何参数 | 第24-25页 |
| ·片上螺旋电感的工艺参数 | 第25页 |
| ·片上螺旋电感的等效电路模型与性能参数 | 第25-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片上螺旋电感的频变特性分析 | 第32-58页 |
| ·计算平面螺旋电感的闭合公式 | 第32-35页 |
| ·多层螺旋电感低频电感的计算 | 第35-40页 |
| ·多层螺旋电感的结构 | 第35-36页 |
| ·多层螺旋电感的低频电感的求取 | 第36-40页 |
| ·多层螺旋电感频变电感和频变电阻的计算 | 第40-52页 |
| ·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 | 第40-41页 |
| ·部分元等效电路(PEEC)模型 | 第41-44页 |
| ·计算电感频变参数的Fortran 程序的收敛性 | 第44-46页 |
| ·计算结果 | 第46-48页 |
| ·八边形电感和圆形多层电感的频变参数提取 | 第48-52页 |
| ·片上电感层间互感的计算 | 第52-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 第四章 衬底的涡流效应 | 第58-72页 |
| ·衬底涡流效应和涡流损耗原理 | 第58-59页 |
| ·传输线的涡流效应 | 第59-63页 |
| ·建模的前提条件 | 第59-60页 |
| ·共面传输线的涡流效应 | 第60-63页 |
| ·模型验证 | 第63-65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涡流效应 | 第65-67页 |
| ·多层螺旋电感的涡流效应 | 第67-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硅基螺旋电感的设计和建模 | 第72-97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设计 | 第72-83页 |
| ·平面螺旋电感的设计流程 | 第72-73页 |
| ·传统平面差分螺旋电感 | 第73-74页 |
| ·群组交叉差分螺旋电感 | 第74-75页 |
| ·平面差分螺旋电感的设计实例 | 第75-80页 |
| ·提高电感品质因数的方法 | 第80-83页 |
| ·多层差分螺旋电感的设计 | 第83-86页 |
| ·螺旋电感的新型频变电路模型 | 第86-92页 |
| ·频变电路模型 | 第86-87页 |
| ·模型中参数的计算 | 第87-88页 |
| ·模型验证 | 第88-92页 |
| ·多层螺旋电感的分布电路模型 | 第92-94页 |
| ·分布电路模型 | 第92-93页 |
| ·模型验证 | 第93-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7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7-98页 |
| ·研究总结 | 第97页 |
| ·研究展望 | 第97-98页 |
| 致谢 | 第98-9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