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1页 |
| 1 引言 | 第11-22页 |
| ·纤维素酶的研究 | 第11-19页 |
| ·纤维素的组成和结构 | 第11页 |
| ·纤维素酶 | 第11-12页 |
| ·纤维素酶的来源 | 第12-13页 |
|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 第13-14页 |
|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制 | 第14-15页 |
| ·纤维素酶的性质 | 第15-16页 |
| ·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 | 第16-17页 |
| ·纤维素酶的基因工程 | 第17-18页 |
| ·纤维素酶的应用 | 第18-19页 |
| ·国内外纤维素酶发酵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 ·国内纤维素酶发酵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国外纤维素酶发酵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立题依据及试验内容 | 第21页 |
|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4页 |
| ·菌种 | 第22页 |
| ·培养基 | 第22页 |
| ·斜面培养基(w/v) | 第22页 |
| ·种子培养基配方(w/v) | 第22页 |
| ·发酵培养基配方(w/v) | 第22页 |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2-23页 |
| ·主要试剂和药品 | 第23-24页 |
| ·试验方法 | 第24页 |
| ·斜面培养 | 第24页 |
| ·种子培养 | 第24页 |
| ·摇瓶液态发酵 | 第24页 |
| ·摇瓶补料 | 第24页 |
| ·分析方法 | 第24-28页 |
| ·粗酶液制备 | 第24页 |
| ·纤维素酶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 ·原理 | 第24页 |
| ·试剂 | 第24页 |
| ·测定 | 第24-25页 |
| ·标准曲线 | 第25页 |
| ·酶活分析方法 | 第25-28页 |
| ·原理 | 第25-26页 |
| ·试剂 | 第26页 |
| ·滤纸酶活测定步骤及计算方法 | 第26-27页 |
| ·内切葡聚糖酶活(CMC 酶活,CMCase)测定步骤及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28-44页 |
| ·菌落形态及菌体观察 | 第28-31页 |
| ·JU-A10 的菌落特征 | 第29-30页 |
| ·菌体形态特征观察 | 第30-31页 |
| ·发酵条件对产酶的影响 | 第31-38页 |
| ·种龄对酶活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接种量对酶活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初始pH 对酶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溶氧对酶活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底物芦竹对酶活的影响 | 第37页 |
| ·添加聚氨酯对酶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分批补料对产酶的影响 | 第38-44页 |
| ·碳源的补料对酶活的影响 | 第38-44页 |
| ·底物芦竹补料 | 第38-41页 |
| ·微晶纤维素补料 | 第41-42页 |
| ·葡萄糖补料 | 第42-44页 |
| ·氮源补料对酶活的影响 | 第44页 |
| 4 讨论 | 第44-45页 |
| 5 结论 | 第45-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