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道德风险的理论分析 | 第12-21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道德风险的内涵 | 第12-14页 |
·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14-15页 |
·防范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 | 第15-19页 |
·结论 | 第19-21页 |
2. 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现实分析 | 第21-26页 |
·道德风险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的行为表现 | 第21页 |
·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 | 第21-23页 |
·防范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途径一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的提出 | 第23-26页 |
3. 防范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监督约束机制 | 第26-29页 |
·国有企业经理人监督约束失灵的主要表现 | 第26页 |
·监督约束机制对经理人道德风险程度的影响 | 第26-27页 |
·有效监督约束机制的构建 | 第27-29页 |
·外部的监督机构和监督方式 | 第27-28页 |
·企业的内部监督 | 第28-29页 |
4. 防范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29-42页 |
·报酬激励约束机制 | 第29-36页 |
·报酬机制对经理人的激励作用 | 第29-30页 |
·我国国有企业经理人报酬制度的演变 | 第30-32页 |
·关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对于道德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分析 | 第32-34页 |
·平衡积分卡和 EVA(经济增加值)相结合的绩效股票期权制(ESO) | 第34-36页 |
·控制权激励约束机制 | 第36-42页 |
·控制权的内涵 | 第36-37页 |
·控制权的激励约束机理 | 第37-39页 |
·国有企业经理人控制权的特征 | 第39-40页 |
·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经理人控制权机制的几点建议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