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及其教学途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论第9-19页
第一章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的人文内涵与选文标准第19-26页
 一、人文内涵的根本内涵第19-20页
  (一) 文化的内涵第19-20页
  (二) 人文内涵的内涵第20页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内涵与特征第20-24页
  (一)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内涵第20-21页
  (二)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特征第21-24页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材的选文标准第24-26页
  (一) 个人本位:强调人的个性化第25页
  (二) 文化本位:强调文化的传承第25页
  (三) 社会本位:强调人的社会化第25-26页
第二章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维度、要素与结构第26-31页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维度第26-27页
  (一) 人与自然:自然维第26页
  (二) 人与人:社会维第26-27页
  (三) 人与自我:自我维第27页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要素第27-29页
  (一) 信念与信仰第27-28页
  (二) 价值与态度第28页
  (三) 精神与情感第28-29页
  (四) 行为与习惯第29页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结构第29-31页
第三章 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主要内容及其多样化类型第31-39页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主要内容第31-34页
  (一) 自然维的人文内涵第31-32页
  (二) 社会维的人文内涵第32-33页
  (三) 自我维的人文内涵第33-34页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多样化类型第34-39页
  (一) 传统取向与现代取向第34-35页
  (二) 本土取向与异域取向第35-36页
  (三) 精英取向与大众取向第36页
  (四) 前喻型、后喻型、同喻型第36-37页
  (五) 男性取向与女性取向第37页
  (六) 一般取向与特殊取向第37-39页
第四章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的人文功能及其实现机制第39-46页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材的人文功能第39-42页
  (一) 构建健全人格第39页
  (二) 弘扬民族精神第39页
  (三)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第39-40页
  (四) 培养审美情趣第40页
  (五) 培养道德意识第40-41页
  (六) 彰显创造个性第41页
  (七) 培养综合职业素养第41-42页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人文功能的缺失第42-43页
  (一) 工具理性主义倾向第42页
  (二) 社会本位倾向第42-43页
  (三) 实用主义倾向第43页
 三、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功能的实现机制第43-46页
  (一)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根本目的第43-44页
  (二) 突破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是前提第44页
  (三) 准确挖掘语文学科的人文内涵是关键第44页
  (四) 教师的教学智慧是决定因素第44-45页
  (五) 移情性的体验与理解是重要途径第45页
  (六) 多元、综合的教学评价是重要保障第45-46页
第五章 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呈现方式与教学途径第46-52页
 一、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呈现方式第46-48页
  (一) 延伸扩展第46-47页
  (二) 渗透第47页
  (三) 整合第47-48页
 二、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人文内涵的主要教学途径第48-52页
  (一) 情境体验第48-49页
  (二) 整体感知第49页
  (三) 深度对话第49-50页
  (四) 角色扮演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下一篇:学生自主管理研究--以攀枝花市S初级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