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历史、地理论文--地理论文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8-18页
 1.1 校本课程开发及其意义第8-12页
  1.1.1 校本课程开发释义第8-10页
  1.1.2 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第10-12页
  1.1.3 师范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条件第12页
 1.2 校本课程开发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6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4-16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6-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3.2 技术路线第17-18页
2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第18-27页
 2.1 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第18-19页
 2.2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基础第19-20页
 2.3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第20-21页
  2.3.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第20页
  2.3.2 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第20页
  2.3.3 全员参与的合作精神第20-21页
  2.3.4 教育公平的理念第21页
  2.3.5 追求个性化的理念第21页
 2.4 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第21-24页
  2.4.1 有利于学生潜能挖掘与个性发展第21-22页
  2.4.2 有利于特色学校的形成第22页
  2.4.3 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第22-23页
  2.4.4 有利于多种规格人才的培养第23-24页
 2.5 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2.5.1 制度与政策因素第24页
  2.5.2 观念与能力因素第24-25页
  2.5.3 课程专家因素第25页
  2.5.4 时间与经费因素第25页
  2.5.5 家长与社会因素第25-26页
 2.6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第26-27页
  2.6.1 合作性原则第26页
  2.6.2 实效性原则第26页
  2.6.3 主体性原则第26页
  2.6.4 特色性原则第26-27页
  2.6.5 科学性原则第27页
  2.6.6 灵活性原则第27页
3 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研究第27-36页
 3.1 情境分析第28-30页
  3.1.1 需求分析第28-30页
  3.1.2 条件分析第30页
  3.1.3 优势分析第30页
 3.2 目标拟定第30-31页
  3.2.1 筛选法第31页
  3.2.2 参照法第31页
  3.2.3 调查问卷法第31页
  3.2.4 逐步完善法第31页
 3.3 课程组织第31-33页
  3.3.1 确定题目,搜集资料第31-32页
  3.3.2 明确构成要素第32页
  3.3.3 制定方案编写纲要第32-33页
  3.3.4 编制课程第33页
 3.4 开发实施第33-34页
  3.4.1 校本课程开发与选修课、活动课的关系第33-34页
  3.4.2 实现选修课、活动课向校本课程的转变第34页
 3.5 评价第34-36页
4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建水县乡土地理课程开发第36-47页
 4.1 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领域第36-39页
  4.1.1 地理学科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意义第36页
  4.1.2 关于乡土地理第36-38页
  4.1.3 关于乡土地理教学第38页
  4.1.4 乡土地理是地理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领域第38-39页
 4.2 建水县乡土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第39-47页
  4.2.1 环境分析第39-40页
  4.2.2 制定目标第40-41页
  4.2.3 课程组织第41-44页
  4.2.4 具体实施过程第44页
  4.2.5 评价第44-47页
5 结论与讨论第47-51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47-49页
  5.1.1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第47-48页
  5.1.2 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研究第48页
  5.1.3 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第48-49页
 5.2 主要创新点第49页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的后现代语境
下一篇: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瓣膜病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