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8页 |
第一章 后现代哲学思想语境 | 第8-20页 |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形成 | 第8-12页 |
一、用“延异”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 | 第9页 |
二、从纵向思维转向横向思维 | 第9-10页 |
三、用差异对抗理性的总体化 | 第10页 |
四、注重个体性和自我关注,反对主体性和人道主义 | 第10页 |
五、用透视主义和相对主义取代表象论和基础主义的认识论 | 第10-11页 |
六、用不确定性和小型叙事取代元话语和宏大叙事 | 第11页 |
七、用“精神分裂分析”取代“精神分析” | 第11页 |
八、用微观政治学取代宏观政治学 | 第11-12页 |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基本内容 | 第12-15页 |
一、反本质主义 | 第13页 |
二、绝对的相对化 | 第13页 |
三、概念的历史化 | 第13页 |
四、反基础主义与对起源和本源的怀疑 | 第13-15页 |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五种视角 | 第15-18页 |
一、伊曼努尔·勒维那斯:他者的面孔 | 第15页 |
二、雅克·德里达:延异与解构 | 第15-16页 |
三、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和纷争 | 第16页 |
四、米歇尔·福科:现代规训和语言的“论述” | 第16-17页 |
五、吉尔·德勒兹和费利克斯·伽塔里:欲望的解放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 第17-18页 |
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后现代政治-经济语境 | 第20-31页 |
第一节 福特主义 | 第20-22页 |
第二节 从福特主义到灵活积累 | 第22-25页 |
第三节 积累体制的理论分析 | 第25-29页 |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后现代文化艺术语境 | 第31-39页 |
第一节 后现代绘画、雕塑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后现代摄影 | 第32-33页 |
第三节 后现代文学 | 第33-34页 |
第四节 后现代戏剧 | 第34-35页 |
第五节 后现代电影 | 第35-36页 |
第六节 后现代时装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后现代建筑语境 | 第39-58页 |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 | 第39-41页 |
第二节 高科技风格 | 第41-43页 |
第三节 解构主义 | 第43-47页 |
第四节 新现代主义 | 第47-48页 |
第五节 生态的趋势 | 第48-53页 |
第六节 后现代城市设计 | 第53-56页 |
小结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附录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