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引言 | 第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生产管理方法的研究 | 第14-15页 |
·TOC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生产物流管理模式概述 | 第18-27页 |
·引言 | 第18页 |
·生产物流概述 | 第18-19页 |
·ERP/MRPⅡ“推进式”物流管理模式 | 第19-21页 |
·ERP/MRPⅡ的运作原理 | 第19-20页 |
·ERP/MRPⅡ“推进式”物流管理模式 | 第20-21页 |
·“推进式”物流模式特性分析 | 第21页 |
·JIT“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 | 第21-23页 |
·准时制的含义及思想原理 | 第22页 |
·JIT“拉动式”物流管理模式 | 第22-23页 |
·“拉动式”物流模式特性分析 | 第23页 |
·TOC的物流控制原理 | 第23-26页 |
·TOC的九条基本原则 | 第24页 |
·TOC的物流控制方法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ERP和TOC相结合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 第27-35页 |
·引言 | 第27页 |
·ERP和TOC相结合的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 第27-31页 |
·ERP和TOC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 第27-28页 |
·ERP和TOC相结合的生产物流控制模型 | 第28-30页 |
·ERP和TOC结合方法的实施步骤 | 第30-31页 |
·基于ERP和TOC的生产物流系统总体结构模型 | 第31-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瓶颈辨识研究 | 第35-47页 |
·引言 | 第35页 |
·瓶颈辨识研究 | 第35-46页 |
·瓶颈的数学描述 | 第35页 |
·瓶颈辨识的图例解释 | 第35-38页 |
·时段划分研究 | 第38-41页 |
·瓶颈存在时间动态性 | 第38-39页 |
·时段划分方法研究 | 第39-41页 |
·生产瓶颈辨识的处理逻辑 | 第41-44页 |
·瓶颈辨识处理逻辑 | 第41-43页 |
·瓶颈设备辨识流程 | 第43-44页 |
·应用实例 | 第44-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瓶颈排产研究 | 第47-60页 |
·引言 | 第47页 |
·单一瓶颈资源条件下排序研究 | 第47-57页 |
·一台设备n个工件多目标排序问题 | 第48页 |
·产生式系统的启发规则 | 第48-50页 |
·产生式系统的模糊测试条件 | 第50-52页 |
·最小模糊算子 | 第50-51页 |
·目标函数的隶属度函数 | 第51-52页 |
·参数矢量α的确定 | 第52页 |
·启发式搜索策略 | 第52-53页 |
·模糊产生式系统的数据流程 | 第53-54页 |
·应用实例 | 第54-57页 |
·关键件作业计划编制研究 | 第57-59页 |
·关键工序作业计划编制 | 第57-58页 |
·关键工序之前的一般工序进度计划 | 第58-59页 |
·关键工序之后的一般工序进度计划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瓶颈辨识原型系统开发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页 |
·系统功能分析 | 第60页 |
·系统功能模块设置 | 第60-61页 |
·系统数据流分析 | 第61-64页 |
·数据流图 | 第61-63页 |
·实体关系设计 | 第63-64页 |
·系统实现的关键算法 | 第64-67页 |
·系统运行实例 | 第67-70页 |
·小结 | 第70-7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