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论 | 第7-22页 |
(一) 问题提出 | 第7-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四) 概念界定 | 第19-20页 |
(五)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一、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一) 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 | 第22页 |
(二) 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发展理论 | 第22-23页 |
(三) 布隆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 | 第23-25页 |
二、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比较 | 第25-42页 |
(一)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目标衔接比较分析 | 第25-30页 |
(二)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内容衔接比较分析 | 第30-36页 |
(三) 中日幼小语言课程实施衔接的比较分析 | 第36-39页 |
(四)中日幼小语言课程评价衔接的比较分析 | 第39-42页 |
三、影响中日两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的因素分析 | 第42-46页 |
(一) 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程度 | 第42页 |
(二) 幼儿教师培养制度 | 第42-43页 |
(三) 幼儿园、小学的协作、联系力度 | 第43-44页 |
(四) 儿童、家长及教师之间的关系 | 第44-46页 |
四、我国幼小语言课程衔接之策略 | 第46-50页 |
(一) 求同存异,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 | 第46页 |
(二) 注重引导,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以语言能力衔接为重点 | 第46-47页 |
(三) 深入改革,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 第47页 |
(四) 幼小配合,开展家园合作,重视家长在幼小语言课程衔接中的作用 | 第47页 |
(五)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 第47-50页 |
五、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