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汽车齿轮抗疲劳的研究概述 | 第9-16页 |
·齿轮的结构特性和工作状况 | 第9-10页 |
·齿轮失效形式及原因 | 第10-13页 |
·齿轮抗疲劳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仿生学原理及应用 | 第16-18页 |
·选题意义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的实现 | 第21-34页 |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的优选 | 第21页 |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的可控加工 | 第21-29页 |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的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激光加工技术 | 第22-23页 |
·激光加工设备 | 第23-25页 |
·激光加工原理 | 第25-26页 |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的激光加工工艺 | 第26-29页 |
·激光处理前后表面层的硬度变化和金相组织分析 | 第29-33页 |
·表面层硬度变化测定 | 第30页 |
·激光处理后表面层金相组织分析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仿生表面微观形态齿轮的抗疲劳特性试验研究 | 第34-55页 |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34-36页 |
·试验因素 | 第35页 |
·试验水平 | 第35-36页 |
·方案编排 | 第36页 |
·齿轮抗疲劳性能测定方法 | 第36-39页 |
·齿轮的失效判据 | 第36-37页 |
·疲劳点蚀的观测及试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 第37-39页 |
·试验设备选取及试验样件制备 | 第39-41页 |
·试验设备及其技术指标 | 第39-41页 |
·试验齿轮加工及主要参数 | 第41页 |
·仿生表面微观形态齿轮抗疲劳性能优选试验 | 第41-48页 |
·台架负荷运转试验过程 | 第41-42页 |
·试验结果及正交试验设计数据处理 | 第42-48页 |
·仿生表面微观形态齿轮和普通齿轮疲劳强度对比试验 | 第48-52页 |
·抗疲劳机理分析 | 第52-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ANSYS有限元程序的齿轮接触分析的基本理论及相关技术问题 | 第55-75页 |
·接触问题的经典理论及其数值分析方法 | 第55-58页 |
·赫兹(Hertz)接触理论 | 第55-57页 |
·接触问题数值分析方法 | 第57-58页 |
·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简介 | 第58-61页 |
·用户界面 | 第59页 |
·功能特点 | 第59-61页 |
·基于ANSYS软件的非线性接触分析 | 第61-67页 |
·ANSYS程序的接触模式 | 第61-63页 |
·ANSYS的接触算法 | 第63-67页 |
·ANSYS程序分析齿轮接触问题的有关技术问题 | 第67-74页 |
·建立模型,划分网格 | 第67-68页 |
·设置单元类型 | 第68-69页 |
·定义材料模型 | 第69-70页 |
·网格划分 | 第70页 |
·定义接触 | 第70-71页 |
·设置实常数和单元关键字 | 第71-73页 |
·齿轮接触分析的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 | 第73页 |
·定义求解和载荷步选项 | 第73-74页 |
·检查结果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仿生抗疲劳表面微观形态齿轮接触的二维数值模拟 | 第75-86页 |
·光滑齿轮接触二维有限元分析 | 第75-82页 |
·基于CAXA与ANSYS的二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76-79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79-80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0-82页 |
·具有仿生抗疲劳表面形态齿轮接触的二维有限元分析 | 第82-85页 |
·基于CAXA与ANSYS的二维实体建模 | 第82-83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83-84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仿生抗疲劳表面形态齿轮接触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86-107页 |
·基于CATIA的齿轮三维实体建模 | 第86-97页 |
·CATIA软件介绍 | 第86-87页 |
·基于CATIA的渐开线圆柱齿轮的精确建模 | 第87-97页 |
·基于ANSYS/Multiphysics的普通形态齿轮接触三维数值模拟 | 第97-10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98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98-99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99-101页 |
·基于ANSYS/Multiphysics的仿生抗疲劳齿轮接触三维数值模拟 | 第101-106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有限元分析 | 第102-103页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103-106页 |
·本章小结 | 第106-10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07-110页 |
·主要结论 | 第107-108页 |
·后续工作及展望 | 第108-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6页 |
摘要 | 第116-118页 |
Abstract | 第11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