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与意义 | 第9-14页 |
(一) 生命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 第9-10页 |
(二) 生命教育的内涵 | 第10-12页 |
1. 生命的形式 | 第10页 |
2. 生命教育的定义 | 第10-12页 |
(三) 生命教育的意义 | 第12-14页 |
二、中学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取向的意义 | 第14-19页 |
(一) 学科体现取向是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之一 | 第14-16页 |
1. 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 第14-15页 |
2. 学科体现生命教育取向 | 第15-16页 |
(二) 地理学科体现生命教育取向的优势 | 第16-19页 |
1. 各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 第16-17页 |
2. 地理学科体现生命教育取向的优势 | 第17-19页 |
三、当前中学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取向的缺失 | 第19-23页 |
(一) 中学生自身生命认识的缺失及致因分析 | 第19-21页 |
1. 中学生生命认识现状 | 第19-20页 |
2. 中学生自身生命认识的缺失的致因分析 | 第20-21页 |
(二) 地理教育中生命教育的缺失 | 第21-23页 |
四、中学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取向的实践策略 | 第23-35页 |
(一) 地理学科中生命教育内容的分布 | 第23-25页 |
(二) 地理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教学方法 | 第25-34页 |
1. 地理学科中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 | 第25-33页 |
2. 地理学科中生命教育的教学方法 | 第33-34页 |
(三) 中学地理教学渗透生命教育对地理教师的要求 | 第34-35页 |
1. 教师应具备生命教育的观念 | 第34页 |
2. 具备地理知识生存实践应用的能力 | 第34页 |
3. 保证地理学科本身的逻辑脉络下积极寻找地理知识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后记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