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3页 |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9页 |
二、课题的界定 | 第9页 |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9页 |
(一) 外来工子女品德奠基教育实践 | 第9页 |
(二) 外来工子女潜能挖掘教学实践 | 第9页 |
四、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趋势分析 | 第9-11页 |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一) 实践意义 | 第11页 |
(二) 理论价值 | 第11-12页 |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外来工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 第13-18页 |
一、外来工子女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之举 | 第13-14页 |
二、外来工子女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现实体现 | 第14-15页 |
三、外来工子女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 | 第15-16页 |
四、外来工子女教育是当今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外来工子女的现状 | 第18-24页 |
一、外来工子女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二、外来工子女家庭存在的问题 | 第19-21页 |
三、外来工子女心理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四、外来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第四章 外来工子女教育的实践 | 第24-62页 |
一、学校教育的实践 | 第24-34页 |
(一) 多方面了解尊重督促鼓励外来生,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自信的心理 | 第24-27页 |
(二) 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外来工子女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 第27-29页 |
(三) 多措施提高外来工子女的学习成绩 | 第29-31页 |
(四)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努力提高外来生素质 | 第31-34页 |
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 第34-38页 |
(一) 开办家长学校 | 第34-35页 |
(二) 收集家长征文 | 第35页 |
(三) 举行家长座谈会 | 第35页 |
(四) 建立家长开放日 | 第35页 |
(五) 实行学生报喜制 | 第35页 |
(六) 设立家校联系箱 | 第35页 |
(七) 开展亲子活动 | 第35-38页 |
三、外来工子女教育实践的体会 | 第38-62页 |
(一)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 第38-41页 |
(二) 有的放矢努力加强外来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41-46页 |
(三) 教师要走进外来工子女的心灵 | 第46-48页 |
(四) 激发外来工子女的“四爱”热情 | 第48-50页 |
(五) 教师应多方面加强对外来工子女的学习心理辅导 | 第50-54页 |
(六) 理解关爱外来生 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 第54-56页 |
(七) 学校要重视外来生学习自信心的培养 | 第56-59页 |
(八) 对外来工子女教育要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第59-62页 |
第五章 外来工子女教育的喜悦 | 第62-72页 |
一、爱心不能稀释 | 第62-66页 |
二、老师相信你 | 第66-69页 |
三、共享教育的幸福 | 第69-72页 |
第六章 外来工子女教育工作的思考 | 第72-77页 |
一、学校要真正坚持对外来工子女的平等教育 | 第72-73页 |
二、切实加强家教指导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 | 第73-74页 |
三、积极调适疏导,促进外来工子女由心理困惑向心理健康转变 | 第74-75页 |
四、争取全社会支持 共建良好育人大环境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78-79页 |
后记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