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23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4页 |
(一) 我国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 第11-12页 |
(二) 我国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 | 第12-13页 |
(三)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 第13-14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三) 以往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 | 第20-21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22页 |
五、创新点 | 第22-23页 |
第一章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3-26页 |
一、高职英语教学 | 第23页 |
二、自主学习 | 第23-24页 |
三、自主学习能力 | 第24页 |
四、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6-33页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6-27页 |
二、终身学习理论 | 第27-29页 |
三、主体教育理论 | 第29-30页 |
四、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影响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 第33-38页 |
一、内部因素 | 第33-35页 |
(一) 学习动机 | 第33页 |
(二) 目标设置 | 第33-34页 |
(三) 元认知发展水平 | 第34-35页 |
(四) 自我约束水平 | 第35页 |
二、外部因素 | 第35-38页 |
(一) 师生关系 | 第35-36页 |
(二) 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 | 第36-37页 |
(三) 多媒体设备的利用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 | 第38-45页 |
一、从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内部因素方面构建的策略 | 第38-40页 |
(一) 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 第38-39页 |
(二) 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 第39页 |
(三) 开发学生元认知,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 第39-40页 |
二、从影响学生能力形成的外部因素方面构建的策略 | 第40-45页 |
(一) 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 | 第40页 |
(二)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英语学习方法的训练 | 第40-41页 |
(三)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 第41页 |
(四) 指导学生科学的进行学习效果评价 | 第41-43页 |
(五) 建立模拟"自主学习中心"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培养高职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 | 第45-52页 |
一、实验目的和假设 | 第45页 |
(一)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二) 实验假设 | 第45页 |
二、实验对象和实验时间 | 第45页 |
三、实验模式 | 第45-46页 |
四、实验使用的材料和工具 | 第46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二) 实验工具 | 第46页 |
五、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 第46-47页 |
(一) 前测 | 第46-47页 |
(二) 开展实践 | 第47页 |
(三) 后测 | 第47页 |
六、研究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一) 成绩分析 | 第47-48页 |
(二) 问卷分析 | 第48-50页 |
七、结论 | 第50-52页 |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附录 | 第56-78页 |
后记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