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劳动经济论文--劳动力论文--劳动就业与失业论文

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就业制度公正论--基于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的制度化保障之考量

内容提要第1-10页
导论第10-41页
 一、研究缘起第10-13页
  (一) 全球化时代和我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形式的兴起第10-12页
  (二) 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贫困既是私人问题也是公共问题第12页
  (三) 转型期我国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的制度化保障呈现低水平第12-13页
 二、一道亟待行政学关注的民生课题:劳动就业制度的公正性第13-18页
  (一) 行政学领域对劳动就业制度公正性的关注及论题的确立第13-15页
  (二) 立足行政学领域研究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学术意义第15-18页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多领域的透视第18-34页
  (一) 政治学与行政学视野中的公正理论成果总括第18-24页
  (二) 劳动就业制度的研究概览第24-27页
  (三) 政府作为劳动权重要义务主体之责任研究回顾第27-29页
  (四) 有关非正规就业的研究进展第29-34页
 四、基本框架、分析方法及研究说明第34-38页
  (一) 论文的基本思路框架第34-36页
  (二) 论文采用的研究方法第36-38页
  (三) 有关研究说明第38页
 五、创新尝试与研究局限第38-41页
  (一) 可能的新意第38-40页
  (二) 研究局限第40-41页
第一章 研究揽要:若干基础性问题的理论阐释第41-71页
 一、制度公正的政治学释义第41-52页
  (一) 权力的权利原始归属:国家权力起源的两种图式第42-44页
  (二) 政治活动的理想追求:公正第44-48页
  (三) 国家创设制度的正当理由:对自发权利秩序下公正规则的确认第48-50页
  (四) 制度公正的实质:国家对权利的合理配置第50-52页
 二、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之理论回顾与现实定位第52-55页
  (一) 演进与建构:新制度主义关于制度变迁中政府作用的一般理论第53-54页
  (二) 政府主导:社会转型期我国制度变迁的现实选择第54-55页
 三、劳动就业制度:劳动权的制度化形态第55-62页
  (一) 对劳动权和劳动就业制度的基本认识第55-60页
  (二) 以权利实现的一般原理诠释劳动权实现的基本环节第60-61页
  (三) 劳动权与劳动就业制度的关联性分析第61-62页
 四、公正何以成为劳动就业制度之基本向度及何为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第62-71页
  (一) 思想源流: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劳动正义思想考证第62-65页
  (二) 现实依据:制度公正问题在劳动就业领域的延展第65-67页
  (三) 必然取向:劳动就业制度对劳动权的“双刃性”之正向效应第67-69页
  (四) 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基本内涵第69-71页
第二章 理所必至: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之基点定格、内在逻辑、分析框架第71-101页
 一、研究基点定格:城市劳动力市场双重分割下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第71-78页
  (一) 非正规就业及相关概念的诠释第71-73页
  (二) 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基本概况第73-76页
  (三) 双重分割中的城市就业格局:体制内、新兴正规、非正规第76-77页
  (四) 坚守底线的公正:关注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的制度化保障第77-78页
 二、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现实逻辑第78-85页
  (一) 私人领域:转型期我国劳动力市场势力的非对称性第78-80页
  (二) 国家权力:通过外在强制性规则对劳动正义的伸张第80-81页
  (三) 政府担当:拥有比较优势的政府成为当然主导者第81-83页
  (四) 概念示意: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基本内涵第83-84页
  (五) 理性思辨:针对政府主导问题的反思第84-85页
 三、时代语境下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迫切性第85-90页
  (一) 科学发展:对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核心的确证第85-86页
  (二) 和谐秩序:对转型期和谐社会良性社会秩序的创设第86-87页
  (三) 代价补偿:对改革代价承担者的利益补偿标示第87-89页
  (四) 成果共享:对改革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的应然探求第89-90页
 四、研究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基本分析框架第90-101页
  (一) 初始条件:政府的劳动就业制度供给权力的有限性第90-91页
  (二) 基本责任:促进劳动就业制度的实质公正与程序公正相统一第91-95页
  (三) 实现途径:劳动立法、劳动决策、制度执行第95-97页
  (四) 关键保证:政府制度伦理价值取向与制度行为的公正性第97-99页
  (五) 终极图景:实现市场公平与社会公正第99-101页
第三章 探本溯源:政府主导型劳动就业制度变迁中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政府公正价值维度的转换第101-117页
 一、劳动就业制度变迁过程中政府对非正规就业持有的立场第101-110页
  (一) 计划时代统包统配就业模式下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的排斥第102-104页
  (二) 改革开放初期双轨制就业模式下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的认可第104-106页
  (三) 市场化就业制度改革初期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的工具性效用开发第106-108页
  (四)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政府对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民生关怀第108-110页
 二、劳动就业制度承载的政府公正价值维度转换及其新取向期待第110-117页
  (一) 传统劳动就业制度主导时期的平均主义公正观第111-112页
  (二) 市场化就业制度改革以来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公正观第112-115页
  (三) 人道主义:适应非正规就业群体权利保护的公正价值新取向第115-117页
第四章 本同末异: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减损凸现劳动就业制度供给落差第117-151页
 一、非正规就业群体劳动权的现实状况考察与肇因略析第117-133页
  (一) 形式公正:宣示劳动权普遍平等的赋权文本第117-121页
  (二) 侵权现实:形式平等之下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虚置第121-124页
  (三) 悬殊差距:正规就业群体与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实有劳动权对比第124-131页
  (四) 隐因剖析:公共权力用以维持权利秩序的外生规则缺失或失效第131-133页
 二、政府对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劳动就业制度供给过剩与短缺并存之现象第133-142页
  (一) 正规就业领域:城市就业格局下劳动就业制度的主要覆盖范畴第133-135页
  (二) 非正规就业领域:劳动就业制度供给与实然需求不相紊合第135-142页
 三、适用于非正规就业的劳动就业制度运行失效之表征第142-151页
  (一) 政府:拥有较大行为选择弹性空间的制度执行主体第142-148页
  (二) 用工方:权力盲区下免费获得资本侵权机会的既得利益者第148-149页
  (三) 非正规就业群体:妥协于稀缺谋生机会或非理性抗争的底层第149-151页
第五章 洞见症结:政府在主导劳动就业制度供给过程中有失公允第151-185页
 一、由政府对非正规就业领域的制度供给状况窥见劳动就业制度的实质不公第151-159页
  (一) 缺乏对全体劳动者的普惠,有悖权利平等分配原则第151-153页
  (二) 缺乏对侵权者的惩戒和对维权者的保障,有悖权利与义务均衡配置原则第153-154页
  (三) 缺乏对不同群体机会与收入的协调,有悖机会平等与分配公平且差别合理原则第154-157页
  (四) 缺乏对最少受惠者的倾斜性保护,有悖社会调剂原则第157-159页
 二、劳动就业制度非公正之行政权力桎梏:政府“全能主义”情结犹存第159-164页
  (一) 市场领域:政府权力介入失当第160-162页
  (二) 政治领域:政府的劳动就业制度供给权力过于集中第162-164页
 三、劳动就业制度非公正之主导者归因:政府的制度伦理取向及其行为过程公正性判断第164-185页
  (一) 对政府制度伦理价值取向的追问第164-168页
  (二) 政府未将非正规就业纳入系统性安排、同一化整合、战略性规划第168-170页
  (三) 政府的劳动立法行为过程分析第170-174页
  (四) 政府的劳动决策行为过程分析第174-179页
  (五) 政府的劳动就业制度执行过程分析第179-185页
第六章 名至实归: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进路第185-252页
 一、角色归位:厘清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供给的范畴与权限第185-189页
  (一) 明晰政府介入劳动力市场的职能边界第186-187页
  (二) 合理配置政治领域内政府制度供给的权限第187-189页
 二、走出政府价值评判的误区:选定政府制度伦理之公正取向的立足点第189-194页
  (一) 权利保护原则第189-191页
  (二) 公共性原则第191-192页
  (三) 效率与公平动态平衡原则第192-194页
 三、权利确认: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就业制度公正总体规划与现行制度整第194-201页
  (一) 确立非正规就业的战略地位第195-196页
  (二) 政府实现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规划与设计依据第196-197页
  (三) 逐级递进式劳动就业制度供给的目标定位第197-200页
  (四) 修正现行基础性劳动就业制度体系第200-201页
 四、实质公正:递进目标模式下政府促进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制度供给第201-227页
  (一) 解决生计:基本生存型制度安排第202-214页
  (二) 赋权增益:安全稳定型制度安排第214-221页
  (三) 优化格局:持续发展型制度安排第221-227页
 五、程序公正:政府在制定与执行劳动就业制度过程中的行为规导第227-245页
  (一) 程序公正的基本要求第228-229页
  (二) 规范政府的劳动立法行为过程,弘扬程序公正第229-234页
  (三) 优化政府的劳动决策行为过程,彰显程序公正第234-240页
  (四) 完善政府的劳动就业制度执行行为过程,展现程序公正第240-245页
 六、良性互动:政府主导劳动就业制度公正的外在动力因素第245-252页
  (一) 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基础上的财力适当投向劳动就业领域第245-247页
  (二) 法制保障:有效规约政府的制度行为第247-249页
  (三) 社会监督:政府权力运行的社会制约第249-250页
  (四) 人文底蕴: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兼容第250-252页
结语第252-258页
参考文献第258-2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及其他成果第268-269页
后记第269-271页
中文摘要第271-273页
ABSTRACT第273-275页

论文共2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
下一篇:现代城市管理人本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