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4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 ·中、越货车运用现状 | 第13页 |
| ·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米轨铁路技术现状及特点 | 第14-20页 |
| ·米轨铁路概况 | 第14-15页 |
| ·米轨运用机车 | 第15页 |
| ·米轨运用车辆 | 第15-17页 |
| ·米轨货车 | 第15-16页 |
| ·米轨客车 | 第16-17页 |
| ·越南拟进入我国境内货车车辆 | 第17页 |
| ·米轨运输情况 | 第17-18页 |
| ·米轨铁路技术发展的前景 | 第18-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3章 制动概述 | 第20-24页 |
| ·制动原理 | 第20-21页 |
| ·制动机的分类 | 第21-22页 |
| ·米轨现使用制动设备状况 | 第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 第4章 列车管压力改变后安全方面需考虑的问题分析 | 第24-34页 |
| ·制动功率分析 | 第24-27页 |
| ·减压量与制动缸压力的计算 | 第27-28页 |
| ·闸瓦情况及列车管压力变化对闸瓦压力的影响 | 第28-29页 |
| ·米轨货车制动机的讨论 | 第29-30页 |
| ·制动距离的讨论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5章 米轨列车管压力改500KPA制动试验准备及方法 | 第34-39页 |
| ·内容和方法 | 第34-35页 |
| ·试验内容 | 第34页 |
| ·试验方法 | 第34-35页 |
| ·试验工作准备 | 第35-36页 |
| ·试验地点的确定 | 第35页 |
| ·试验列车编组选择 | 第35-36页 |
| ·相关试验设备 | 第36-38页 |
| ·米轨动力试验车 | 第36-37页 |
| ·数据采集系统 | 第37-38页 |
| ·数据采集方法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六章 米轨列车管压力改500KPA试验过程 | 第39-45页 |
| ·恢复104阀紧急制动增压功能的试验 | 第39页 |
| ·104阀单车装车试验 | 第39-40页 |
| ·线路试验 | 第40-43页 |
| ·定点试验 | 第40-42页 |
| ·运行试验 | 第42-43页 |
| ·中越货车混编试验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7章 数据整理及分析 | 第45-60页 |
| ·数据计算方法 | 第45-49页 |
| ·梯形公式和Simpson公式法 | 第45-46页 |
| ·Gauss-Legendre求积法 | 第46-48页 |
| ·离散数据的最小二乘拟合 | 第48-49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9-50页 |
| ·试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 第50-55页 |
| ·恢复104阀紧急制动增压功能试验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 ·线路紧急制动数据分析 | 第51-53页 |
| ·常用制动试验数据分析 | 第53页 |
| ·线路运用试验数据分析 | 第53-55页 |
| ·中越货车混编试验数据分析 | 第55-57页 |
| ·闸瓦温度及磨耗 | 第57-58页 |
| ·误差分析 | 第58-59页 |
| ·测量误差 | 第58-59页 |
| ·其他影响因素 | 第59页 |
| ·本章小节 | 第59-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