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软交换网络风险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0页 |
·软交换特性和网络架构 | 第10-18页 |
·软交换特性 | 第10-12页 |
·软交换网络架构 | 第12-13页 |
·上海移动软交换网络特色 | 第13-18页 |
第二章 网络风险评估要素 | 第18-25页 |
·网络风险评估要素 | 第19-20页 |
·网络风险评估公式 | 第20-25页 |
·风险函数公式 | 第20-21页 |
·风险计算关键环节 | 第21页 |
·风险值公式 | 第21-22页 |
·风险因素定义 | 第22-25页 |
第三章 移动软交换网络风险评估 | 第25-36页 |
·软交换设备风险评估 | 第25-30页 |
·软交换设备风险识别 | 第26-28页 |
·软交换设备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软交换设备风险排序 | 第29-30页 |
·IP 承载网风险评估 | 第30-34页 |
·IP 网络风险识别 | 第30-32页 |
·IP 网络风险分析 | 第32-34页 |
·IP 网络风险排序 | 第34页 |
·评估汇总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移动软交换网络风险管理 | 第36-53页 |
·风险规避 | 第36-43页 |
·软交换组网安全机制 | 第36-42页 |
·IP 承载网组网安全机制 | 第42-43页 |
·保护措施 | 第43页 |
·风险缓解策略 | 第43-50页 |
·接口安全策略 | 第44-46页 |
·接口匹配策略 | 第46页 |
·IP 承载网安全策略 | 第46-50页 |
·风险监控 | 第50-53页 |
·网络流量监控保护机制 | 第50页 |
·链路运行监控保护机制 | 第50-51页 |
·性能指标监控保护机制 | 第51页 |
·安全漏洞防护监控机制 | 第51页 |
·Qos 检测监控保护机制 | 第51-52页 |
·日志审计监控保护机制 | 第52页 |
·用户访问管理监控机制 | 第52-53页 |
第五章 移动软交换网络风险措施跟踪 | 第53-57页 |
·现网软交换安全机制评估 | 第53-55页 |
·风险因素赋值 | 第53-54页 |
·现网软交换设备风险评估 | 第54页 |
·安全措施加固后风险评估 | 第54-55页 |
·安全措施加固前后比对 | 第55-56页 |
·对比表 | 第55-56页 |
·对比图 | 第56页 |
·总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7页 |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