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一、引言 | 第8-15页 |
| (一)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 二、语文教材编制理论述评 | 第15-30页 |
| (一) 语文教材概述 | 第15-19页 |
| (二) 国外教材编制理论述评 | 第19-23页 |
| (三) 国内语文教材编制理论述评 | 第23-27页 |
| (四) 对语文教材编制理论的新建构 | 第27-30页 |
| 三、教材编制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 第30-46页 |
| (一) 整体结构外紧内松 | 第31-34页 |
| (二) 目标提示的清晰与模糊 | 第34-36页 |
| (三) 范例设计的成功与失败 | 第36-39页 |
| (四) 操作程序的缺失 | 第39-41页 |
| (五) 导学材料的丰富与不足 | 第41-43页 |
| (六) 情境设计的尝试与缺乏 | 第43-46页 |
| 四、对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修改建议 | 第46-52页 |
| (一)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选修教材 | 第46页 |
| (二) 妥善处理必修与选修教材之间的关系 | 第46-47页 |
| (三) 调整队伍结构,实现选修教材编写队伍的“三结合” | 第47-48页 |
| (四) 突出整体性,改变选修教材的“无结构”现象 | 第48页 |
| (五) 努力实现教材多样化,改变选修教材的“多本化”现象 | 第48-49页 |
| (六) 树立过程与方法意识,超越选修教材的“文选式”格局 | 第49-50页 |
| (七) 加强操作性,改变选修教材的“低功效”现象 | 第50页 |
| (八)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选修教材的“无情境”现象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