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6页 |
第一节 齐鲁大地与山东 | 第15-24页 |
·山东境况简介 | 第15-17页 |
·齐鲁大地(山东省)的沿革 | 第17-18页 |
·齐鲁大地(山东省)的历史文化 | 第18-20页 |
·山东方言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山东方言语音研究概况 | 第24-28页 |
·共时语音研究 | 第24-26页 |
·历时语音研究 | 第26-27页 |
·语音构拟研究 | 第27页 |
·语音研究的成就以及未来的展望 | 第27-28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相关说明 | 第28-36页 |
·本文的选题意义与创新 | 第28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8-34页 |
·本文的语料来源以及所用符号 | 第34-35页 |
·全文的基本框架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古齐鲁语韵调在现代山东方言中的分化 | 第36-53页 |
第一节 现代齐鲁语内部各区片的关系 | 第36页 |
第二节 古齐鲁语韵母的分化 | 第36-50页 |
·果摄分化 | 第36-37页 |
·假摄分化 | 第37-38页 |
·遇摄分化 | 第38-39页 |
·流摄分化 | 第39-40页 |
·效摄分化 | 第40-42页 |
·蟹摄分化 | 第42-44页 |
·止摄分化 | 第44-46页 |
·韵尾变化 | 第46-48页 |
·入声字的分化 | 第48-50页 |
第三节 古齐鲁语声调的分化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山东各方言声母的语音地位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古齐鲁声母系统构拟 | 第53-151页 |
第一节 见溪群构拟 | 第54-65页 |
·见母分化 | 第54-55页 |
·溪母分化 | 第55-56页 |
·群母分化 | 第56-57页 |
·见溪群例音 | 第57-59页 |
·见溪群构拟 | 第59-63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63-65页 |
·声韵调相互搭配理论 | 第65页 |
第二节 疑母构拟 | 第65-70页 |
·疑母分化 | 第65-66页 |
·疑母例音 | 第66-67页 |
·疑母构拟 | 第67-70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70页 |
第三节 影喻母构拟 | 第70-74页 |
·影喻分化 | 第70-71页 |
·影喻例音 | 第71-73页 |
·影喻构拟 | 第73-74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74页 |
第四节 晓匣母构拟 | 第74-80页 |
·晓母分化 | 第74-75页 |
·匣母分化 | 第75-76页 |
·晓匣母例音 | 第76-77页 |
·晓匣母构拟 | 第77-79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79-80页 |
第五节 知彻澄庄章昌初崇船生书禅构拟 | 第80-106页 |
·知母分化 | 第80-81页 |
·彻母分化 | 第81-82页 |
·澄母分化 | 第82-83页 |
·照庄母分化 | 第83-84页 |
·照章母分化 | 第84-85页 |
·穿初母分化 | 第85-86页 |
·穿昌母分化 | 第86-88页 |
·床崇母分化 | 第88-89页 |
·床船母分化 | 第89-90页 |
·审生母分化 | 第90-91页 |
·审书母分化 | 第91-92页 |
·禅母分化 | 第92-94页 |
·知庄章例音 | 第94-99页 |
·知庄章构拟 | 第99-105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05-106页 |
第六节 日母构拟 | 第106-115页 |
·日母分化 | 第106-108页 |
·日母字读音情况及例音 | 第108-109页 |
·日母构拟 | 第109-115页 |
第七节 端透定构拟 | 第115-118页 |
·端母分化 | 第115页 |
·透母分化 | 第115页 |
·定母分化 | 第115-116页 |
·端透定例音 | 第116-117页 |
·端透定构拟 | 第117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17-118页 |
第八节 泥来母构拟 | 第118-121页 |
·泥母分化 | 第118-119页 |
·来母分化 | 第119-120页 |
·泥来母例音 | 第120页 |
·泥来母构拟 | 第120-121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21页 |
第九节 精清从心邪构拟 | 第121-136页 |
·精母分化 | 第121-123页 |
·清母分化 | 第123-124页 |
·从母分化 | 第124-125页 |
·心母分化 | 第125-127页 |
·邪母分化 | 第127-128页 |
·精清从心邪例音 | 第128-130页 |
·精清从心邪构拟 | 第130-134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34-136页 |
第十节 帮滂并构拟 | 第136-139页 |
·帮母分化 | 第136页 |
·滂母分化 | 第136页 |
·并母分化 | 第136-137页 |
·帮滂并例音 | 第137-138页 |
·帮滂并构拟 | 第138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38-139页 |
第十一节 明微母构拟 | 第139-142页 |
·明母分化 | 第139页 |
·微母分化 | 第139-140页 |
·明微母例音 | 第140-141页 |
·明微母构拟 | 第141-142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42页 |
第十二节 非敷奉构拟 | 第142-144页 |
·非敷奉分化 | 第142页 |
·非敷奉例音 | 第142-143页 |
·非敷奉构拟 | 第143页 |
·例外字解释 | 第143-144页 |
第十三节 影疑微母比较 | 第144-146页 |
第十四节 审禅母f音值和非敷奉的f音值比较 | 第146页 |
第十五节 见系精组腭化分析 | 第146-147页 |
第十六节 见系精组知庄章比较 | 第147-149页 |
第十七节 古齐鲁语声母系统 | 第149-151页 |
第四章 古齐鲁语声母系统同王力构拟的历代汉语声母系统比较 | 第151-155页 |
第一节 古齐鲁语声母系统和历代汉语声母系统比较 | 第151-153页 |
第二节 独具特色音值出现的原因探讨 | 第153-155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55-157页 |
第一节 论文的要点回顾及创新之处 | 第155-156页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 | 第156-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