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车上交通安全与防护设施论文

汽车副驾驶侧安全带约束系统优化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的背景、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1-13页
        1.2.1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1.2.2 国内研究状况第12-13页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思路第13-15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2 预紧限力式安全带系统的工作原理第15-24页
    2.1 安全带系统的组成第15-20页
        2.1.1 织带第15-16页
        2.1.2 卷收器第16-18页
        2.1.3 锁扣第18-19页
        2.1.4 高调器第19页
        2.1.5 导向环第19-20页
    2.2 预紧限力安全带系统结构第20-24页
        2.2.1 预紧结构第20-21页
        2.2.2 限力结构第21-24页
3 副驾驶侧约束系统模型的构建第24-39页
    3.1 模型构建过程的研究方法第24页
    3.2 MADYMO软件的介绍第24-25页
    3.3 副驾驶侧仿真模型构建第25-35页
        3.3.1 车体大致模型的建立第25-27页
        3.3.2 假人模型的导入第27页
        3.3.3 气囊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第27-31页
        3.3.4 安全带系统模型的建立第31-35页
        3.3.5 模型接触定义第35页
    3.4 仿真模型的校验第35-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不同预紧限力安全带组合保护性研究第39-49页
    4.1 乘员伤害评价及相关法规第39-44页
        4.1.1 乘员伤害评价第39-41页
        4.1.2 第5百分位假人的评价指标第41页
        4.1.3 汽车正面碰撞的主要法规第41-44页
    4.2 安全带相关的法规第44-46页
        4.2.1 欧洲安全带法规ECE R16第45-46页
        4.2.2 我国安全带法规GB14166-2013第46页
    4.3 不同预紧限力组合下保护比较第46-48页
        4.3.1 头部伤害指标HIC36第47页
        4.3.2 胸部3ms合成加速度C3ms第47页
        4.3.3 胸部压缩量Ccomp第47页
        4.3.4 左右大腿骨所受最大轴向力FL,FR第47-48页
        4.3.5 综合评价指标WIC第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5 对于安全带系统的参数优化分析第49-58页
    5.1 预紧限力式安全带模型参数分析第49-54页
        5.1.1 灵敏度分析的概念第49-50页
        5.1.2 灵敏度分析结果第50-54页
    5.2 预紧限力安全带参数的优化分析第54-57页
        5.2.1 正交优化设计试验第54-55页
        5.2.2 50 百分位假人仿真分析第55-56页
        5.2.3 5 百分位假人仿真分析第56-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6 全文总结和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拟人智能决策—规划算法的主动制动系统研究
下一篇:基于转向和车速综合控制多目标评价的智能汽车驾驶员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