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部件、零件论文--配气机构论文

汽车尾气温差发电装置热电模块的布置特性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现状第11页
        1.2.3 温差发电系统和热电模块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6页
第2章 车用温差发电器热-电转换原理与模块布置模型的构建第16-27页
    2.1 热-电转换原理第16-23页
        2.1.1 热电系统中涉及的传热原理第16-20页
        2.1.2 温差发电原理第20-22页
        2.1.3 温差发电功率计算第22-23页
    2.2 热电模块布置模型的构建第23-26页
        2.2.1 热电模块布置模型初始参数与几何模型第23-24页
        2.2.2 研究热电模块布置间距因素的三维模型第24-25页
        2.2.3 研究模块矩阵形式和在传热面上布置位置因素的三维模型第25-26页
        2.2.4 研究模块数量对热电系统发电特性影响的模型第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热电模块布置特性热-电耦合分析第27-52页
    3.1 软件简介及仿真设置第27-32页
        3.1.1 ANSYS Workbench热-电耦合仿真介绍第27页
        3.1.2 材料参数、仿真边界条件及评价指标的确定第27-32页
    3.2 热电模块布置间距对温差发电系统发电特性的影响第32-40页
    3.3 模块矩阵布置形式和在换热面上的位置对系统发电特性的影响第40-48页
    3.4 热电模块数量对温差发电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第48-51页
    3.5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4章 热电模块布置特性试验研究第52-74页
    4.1 热电模块布置特性测试试验台第52-56页
        4.1.1 试验台组成简介第52-55页
        4.1.2 热电模块布置特性试验条件确定第55-56页
    4.2 热电模块布置间距与温差发电系统发电特性关系的试验研究第56-59页
        4.2.1 测试试验过程第56页
        4.2.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56-59页
    4.3 相邻模块数与温差发电系统发电特性关系的试验研究第59-60页
        4.3.1 测试试验过程第59-60页
        4.3.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0页
    4.4 热电模块数量与温差发电系统发电特性关系的试验研究第60-62页
        4.4.1 测试试验过程第60页
        4.4.2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60-62页
    4.5 其他因素与热电系统发电特性关系的试验研究第62-73页
        4.5.1 拓扑结构在不同导线电阻情况下对系统发电性能的影响第62-67页
        4.5.2 拓扑结构在不同模块性能差异情况下对发电性能的影响第67-73页
    4.6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5章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热电系统模型第74-80页
    5.1 考虑布置参数的热源到热电模块系统的热量传递模型第74-75页
    5.2 单个热电模块发电功率模型第75-78页
    5.3 考虑热电模块布置参数的热电系统发电特性仿真模型第78-79页
    5.4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6章 结论第80-83页
    6.1 研究总结第80-81页
    6.2 研究展望第81-83页
致谢第83-84页
参考文献第84-88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基非贵金属氧电极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下一篇:对硝基苯甲酰胺还原制备对氨基苯甲酰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