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1.1 颜料发展的概述 | 第9-11页 |
1.2 芳胺化合物的介绍 | 第11-16页 |
1.2.1 对氨基苯甲酰胺的介绍 | 第13-14页 |
1.2.2 对氨基苯甲酰胺的制备方法 | 第14-16页 |
1.3 芳香硝基化合物还原方法介绍 | 第16-21页 |
1.3.1 金属还原法 | 第16-17页 |
1.3.2 硫化碱还原法 | 第17页 |
1.3.3 催化氢化法 | 第17-19页 |
1.3.4 金属氢化物还原法 | 第19页 |
1.3.5 电化学还原法 | 第19页 |
1.3.6 CO/H_2O还原法 | 第19页 |
1.3.7 光化学还原法 | 第19-20页 |
1.3.8 生物还原法 | 第20-21页 |
1.4 催化氢化催化剂概述 | 第21-23页 |
1.4.1 骨架型催化剂 | 第21-22页 |
1.4.2 负载型催化剂 | 第22-23页 |
1.4.3 非晶态型催化剂 | 第23页 |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5-31页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内容 | 第26-30页 |
2.2.1 W-4型骨架镍的制备 | 第26-27页 |
2.2.2 NiCoB/T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制备 | 第27-28页 |
2.2.3 骨架镍催化加氢对硝基苯甲酰胺实验 | 第28-29页 |
2.2.4 NiCoB/TiO_2催化剂催化还原对硝基苯甲酰胺 | 第29页 |
2.2.5 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2.2.6 产物的分离 | 第30页 |
2.3 小结 | 第30-31页 |
3 还原反应实验条件优化 | 第31-44页 |
3.1 骨架镍催化加氢实验条件优化 | 第31-37页 |
3.1.1 催化剂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2 温度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3.1.3 氢气压力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3.1.4 溶剂的用量对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3.1.5 催化剂的循环套用实验 | 第35-37页 |
3.2 NiCoB/TiO_2非晶态催化还原实验条件优化 | 第37-42页 |
3.2.1 温度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2.2 水合肼用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3 催化剂用量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4 不同溶剂对还原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2.5 还原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催化剂稳定性实验 | 第41-42页 |
3.3 小结 | 第42-44页 |
4 NiCoB/TiO_2非晶态合金催化剂的表征 | 第44-54页 |
4.1 NiCoB/TiO_2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研究 | 第44-45页 |
4.1.1 不同金属负载量对催化剂影响 | 第44-45页 |
4.1.2 不同Ni-Co金属比例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45页 |
4.2 NiCoB/TiO_2催化剂表征与分析 | 第45-52页 |
4.2.1 H2-TPR表征及分析 | 第46-47页 |
4.2.2 催化剂的XRD表征及分析 | 第47-48页 |
4.2.3 催化剂的XPS表征及分析 | 第48-51页 |
4.2.4 催化剂的SEM表征及分析 | 第51-52页 |
4.3 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