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29页 |
1.1 四驱汽车传动系统概述 | 第22-25页 |
1.1.1 被动四驱传动系统技术 | 第22-24页 |
1.1.2 主动四驱传动系统技术 | 第24-2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2.1 国内四驱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1.2.2 国外四驱传动系统研究现状 | 第26页 |
1.3 课题来源、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第26-2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26-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3.3 本文创新点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电控限滑差速器力学特性分析 | 第29-40页 |
2.1 限滑差速器概述 | 第29-32页 |
2.1.1 托森差速器 | 第29-30页 |
2.1.2 粘性联轴器 | 第30-31页 |
2.1.3 电控限滑差速器 | 第31-32页 |
2.2 电控限滑差速器的转矩分配特性 | 第32-33页 |
2.3 电控限滑差速器的传动特性 | 第33-37页 |
2.3.1 离合器的传动功率损失 | 第33-34页 |
2.3.2 齿轮传动功率损失 | 第34-36页 |
2.3.3 轴承摩擦功率损失 | 第36页 |
2.3.4 搅油功率损失 | 第36页 |
2.3.5 油封功率损失 | 第36-37页 |
2.4 电控限滑差速器传动效率的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电控限滑差速器数字化设计 | 第40-58页 |
3.1 电控限滑差速器可重构设计 | 第40-50页 |
3.1.1 电控限滑差速器可重构设计软件设计方案 | 第40-41页 |
3.1.2 UG二次开发流程简介 | 第41页 |
3.1.3 电控限滑差速器的参数化设计模块 | 第41-44页 |
3.1.4 电控限滑差速器的智能装配模块 | 第44-48页 |
3.1.5 软件数据库设计 | 第48-49页 |
3.1.6 软件界面设计 | 第49-50页 |
3.2 电控限滑差速器模态分析 | 第50-52页 |
3.3 电控限滑差速器静力学分析 | 第52-56页 |
3.4 电控限滑差速器疲劳分析 | 第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基于无网格原理的电控限滑差速器多场耦合分析 | 第58-72页 |
4.1 无网格原理介绍 | 第58-60页 |
4.2 流固耦合模型的建立 | 第60-63页 |
4.2.1 几何模型建立 | 第60-61页 |
4.2.2 模型参数设定 | 第61-63页 |
4.3 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4.3.1 差速器内流场分布状态 | 第63-64页 |
4.3.2 差速器流场速度 | 第64-65页 |
4.3.3 差速器流场压力 | 第65-67页 |
4.4 不同油液高度与不同工况转速的耦合计算和分析 | 第67-71页 |
4.4.1 不同油液高度 | 第67-70页 |
4.4.2 不同转速工况 | 第70-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多片离合器热力学特性分析与优化 | 第72-88页 |
5.1 热力学仿真模型建立 | 第72-74页 |
5.2 多工况仿真与验证 | 第74-78页 |
5.2.1 不同压强下温度场模拟 | 第74-75页 |
5.2.2 试验验证 | 第75-78页 |
5.3 不同结构参数对温度场影响 | 第78-84页 |
5.3.1 不同接触面积下摩擦副温度场 | 第78-80页 |
5.3.2 不同厚度下摩擦副温度场 | 第80-82页 |
5.3.3 不同半径下摩擦副温度场 | 第82-84页 |
5.4 多片式离合器优化设计 | 第84-87页 |
5.4.1 设计变量 | 第84页 |
5.4.2 约束条件 | 第84页 |
5.4.3 目标函数 | 第84-85页 |
5.4.4 二次响应曲面设计 | 第85-86页 |
5.4.5 优化结果 | 第86-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基于差速器轮间扭矩分配的整车动力学建模 | 第88-99页 |
6.1 汽车动力学建模 | 第88-91页 |
6.1.1 汽车动力学模型 | 第88-89页 |
6.1.2 传动系统结构与模型 | 第89-90页 |
6.1.3 制动系模型 | 第90页 |
6.1.4 轮胎模型 | 第90-91页 |
6.1.5 参考模型 | 第91页 |
6.2 驱动力分配对汽车性能影响分析 | 第91-94页 |
6.3 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 第94-95页 |
6.4 仿真分析 | 第95-9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基于电子稳定控制与驱动力分配协调控制的四驱汽车性能分析 | 第99-111页 |
7.1 ESP差动制动对汽车横摆力矩影响 | 第99页 |
7.2 差动制动/驱动分配对汽车性能影响比较 | 第99-102页 |
7.3 ESP与驱动力分配协调控制系统 | 第102-103页 |
7.3.1 ESP差动制动模糊控制器 | 第102页 |
7.3.2 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 第102-103页 |
7.4 仿真计算与分析 | 第103-105页 |
7.5 硬件在环试验验证 | 第105-110页 |
7.5.1 硬件在环平台搭建 | 第105-108页 |
7.5.2 硬件在环试验 | 第108-109页 |
7.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0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3页 |
8.1 总结 | 第111-112页 |
8.2 展望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0页 |
附录 | 第120-12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