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电化教育论文--计算机化教学论文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及设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7页
    一、研究背景第14-18页
        (一)时代背景——智慧教育的开展呼唤生态理论的指导第14-15页
        (二)实践背景——数字学习环境发展的现实诉求第15-17页
        (三)现实背景——学习者自身发展需求第17-18页
    二、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第18-19页
        (一)研究问题第18页
        (二)研究目标第18-19页
    三、研究意义与价值第19-20页
        (一)理论意义第19页
        (二)实践意义第19-20页
    四、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0-23页
        (一)研究内容第20-21页
        (二)研究方法第21-22页
        (三)研究思路第22-23页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第23-25页
        (一)数据收集工具第23-24页
        (二)数据分析第24-25页
    六、论文框架第25-27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7-42页
    一、教育信息生态的研究第27-29页
        (一)教育信息生态模型构建第27-28页
        (二)教育信息生态进化过程第28-29页
    二、学习生态系统的研究第29-33页
        (一)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第29-31页
        (二)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构建第31-32页
        (三)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构建第32-33页
    三、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学习环境研究第33-39页
        (一)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学习环境结构第33-34页
        (二)生态学视角下的数字学习环境特征第34-35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失衡第35-37页
        (四)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第37-39页
    四、生态水平表征与评价研究第39-42页
        (一)相关领域生态系统生态水平表征与评价第39-40页
        (二)教育类生态系统生态水平表征与评价第40-42页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核心概念界定第42-59页
    一、理论基础第42-56页
        (一)学习环境的本体理论第42-45页
        (二)学习理论第45-51页
        (三)生态学基本理论第51-56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56-59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第56-57页
        (二)生态水平第57-59页
第四章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模型研究第59-84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框架的建立第59-61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是一个生态系统第59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特征分析第59-60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框架第60-61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水平表征第61-72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的概念第61-62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水平表征的研究过程设计第62-65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编码和类属分析第65-72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水平表征第72-78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的概念第72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水平表征的研究过程设计第72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编码和类属分析第72-78页
    四、数字学习环境生态进化水平表征第78-82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进化的内涵第78-79页
        (二)学习资源的进化第79-80页
        (三)学习服务的进化第80-82页
    五、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模型解析第82-84页
第五章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模型的验证第84-112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水平表征子模型的验证第84-97页
        (一)数据获取工具的开发第84-88页
        (二)模型验证数据的收集第88-89页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第89-97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水平表征子模型的验证第97-106页
        (一)数据获取工具的开发第97-99页
        (二)模型验证数据的收集第99-100页
        (三)验证性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第100-106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生态进化水平表征子模型的验证第106-111页
        (一)数据获取工具的开发第106-107页
        (二)模型验证数据收集第107页
        (三)验证信因子分析模型的构建第107-111页
    四、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的讨论第111-112页
第六章 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第112-134页
    一、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原则..以生态水平表征模型为依据第112-115页
        (一)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第113页
        (二)生成心流体验第113-114页
        (三)给予学生情感支持第114页
        (四)尊重学生差异第114-115页
        (五)美学体验第115页
    二、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方法第115-134页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第116-118页
        (二)学习共同体的设计第118-121页
        (三)学习资源的设计第121-124页
        (四)学习服务的设计第124-125页
        (五)学习活动的设计第125-134页
第七章 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方法检验第134-161页
    一、实验方案设计第134-137页
        (一)研究目的第134页
        (二)研究假设第134-135页
        (三)研究对象第135页
        (四)数据收集第135页
        (五)测量工具第135-137页
        (六)研究过程第137页
    二、实验过程第137-146页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分析第137-138页
        (二)学习者分析第138-140页
        (三)数字学习环境分析第140-141页
        (四)课前准备第141页
        (五)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施第141-146页
    三、实验数据分析第146-158页
        (一)实验对于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水平的影响分析第146-149页
        (二)实验对于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平衡水平的影响分析第149-152页
        (三)实验对于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进化水平的影响分析第152-154页
        (四)实验对于学习者学业成绩的影响分析第154-156页
        (五)实验对于学习者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第156-158页
    四、实验结论第158-161页
第八章 研究结论和研究展望第161-167页
    一、主要研究成果第161-164页
        (一)构建了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模型第161-162页
        (二)验证了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模型的科学性第162页
        (三)提出了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方法第162-163页
        (四)检验了生态化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方法的有效性第163-164页
    二、研究局限第164-165页
    三、研究展望第165-167页
        (一)数字学习环境学习服务生态进化研究第165页
        (二)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评价标准的构建第165-167页
参考文献第167-177页
附录第177-191页
    附录一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水平调查问卷第177-179页
    附录二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平衡水平调查问卷第179-181页
    附录三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态进化水平调查问卷第181-182页
    附录四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生成性学习资源调查问卷第182-183页
    附录五 :电子书包学习环境满意度调查问卷第183-184页
    附录六 :学习者感知风格调查问卷第184-186页
    附录七 :学习者学习风格调查问卷第186-188页
    附录八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活力指标访谈提纲第188-189页
    附录九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健康组织结构访谈提纲第189-190页
    附录十 :数字学习环境生态平衡访谈提纲第190-191页
后记第191-193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背向穆勒矩阵提取样品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质信息
下一篇:赝热光源关联成像及轨道角动量二阶关联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