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应用光学论文

赝热光源关联成像及轨道角动量二阶关联性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3页
    1.1 光场二阶关联与关联成像第9-10页
    1.2 光的轨道角动量及其二阶关联效应第10-11页
    1.3 本章小结第11-13页
第2章 关联成像简介第13-35页
    2.1 本章引言第13页
    2.2 关联函数第13-16页
        2.2.1 一阶关联函数与一阶相干性质第13-15页
        2.2.2 二阶关联函数第15-16页
    2.3 热光与赝热光第16-17页
        2.3.1 热光源第16页
        2.3.2 赝热光源第16-17页
    2.4 Hanbury Brown-Twiss效应第17-21页
        2.4.1 迈克耳孙测星干涉仪第18-19页
        2.4.2 Hanbury Brown和Twiss效应第19-21页
    2.5 关联成像的重要工作第21-26页
        2.5.1 纠缠光源的重要工作第21-23页
        2.5.2 基于热光源的重要工作第23-26页
    2.6 关联成像的实用化进展第26-34页
        2.6.1 计算关联成像与压缩感知算法第27-30页
        2.6.2 三维成像第30-32页
        2.6.3 彩色成像第32-34页
    2.7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3章 强散射介质下的无透镜关联成像研究第35-46页
    3.1 本章引言第35页
    3.2 无透镜关联成像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第35-37页
    3.3 无透镜关联成像系统的抗干扰性质研究第37-41页
    3.4 强散射介质对于无透镜关联成像系统的影响第41-45页
        3.4.1 实验装置介绍第41-42页
        3.4.2 物体到探测光路探测器光路的抗噪声研究第42-44页
        3.4.3 其他光路的抗噪声研究第44-45页
    3.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轨道角动量的基本概念与应用第46-68页
    4.1 本章引言第46页
    4.2 轨道角动量的概念第46-47页
    4.3 轨道角动量的制备与探测第47-51页
        4.3.1 轨道角动量的制备第47-50页
        4.3.2 轨道角动量的探测第50-51页
    4.4 轨道角动量的研究与应用第51-55页
        4.4.1 傅里叶变换对第51-52页
        4.4.2 轨道角动量与物质相互作用第52-53页
        4.4.3 轨道角动量在通讯中的应用第53-55页
    4.5 轨道角动量的二阶关联的研究第55-59页
        4.5.1 纠缠光二阶关联的研究第55-57页
        4.5.2 热光轨道角动量的研究第57-59页
    4.6 轨道角动量在成像领域的研究与应用第59-67页
        4.6.1 基于相干光的轨道角动量成像第59-61页
        4.6.2 纠缠光的成像研究第61-63页
        4.6.3 基于纠缠光轨道角动量二阶关联的物体识别第63-67页
    4.7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基于热光二阶轨道角动量关联的物体识别第68-86页
    5.1 本章引言第68页
    5.2 实验原理图第68-70页
    5.3 重要实验仪器的介绍第70-75页
        5.3.1 赝热光产生系统第70页
        5.3.2 空间光调制器第70-73页
        5.3.3 叉形光栅第73页
        5.3.4 自由空间-光纤耦合系统第73-74页
        5.3.5 符合测量系统第74-75页
    5.4 振幅物体的识别第75-79页
    5.5 相位物体的识别第79-82页
    5.6 理论分析第82-85页
    5.7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基于热光二阶轨道角动量关联的分布式双缝干涉第86-96页
    6.1 本章引言第86页
    6.2 分布式物体干涉实验背景介绍第86-89页
    6.3 基于热光关联的分布式物体双缝实验原理与实验结果第89-93页
        6.3.1 实验原理第89-91页
        6.3.2 实验结果第91-93页
    6.4 理论分析第93-94页
    6.5 实用性探索方案第94-95页
    6.6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7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第96-98页
    7.1 工作总结第96页
    7.2 工作展望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4页
致谢第104-10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6页

论文共10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学习环境生态水平表征及设计研究
下一篇:社交网络中的群体行为分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