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选题缘由 | 第12-15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1.4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2.1 辅导员绩效考评综述 | 第15-19页 |
1.2.2 周边绩效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1.2.3 简要述评 | 第22-23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25-28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25-26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8-34页 |
2.1 核心概念阐释 | 第28-30页 |
2.1.1 高校辅导员 | 第28页 |
2.1.2 周边行为 | 第28-29页 |
2.1.3 周边绩效 | 第29-30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30-32页 |
2.2.1 关键绩效指标 | 第30页 |
2.2.2 印象管理理论 | 第30-31页 |
2.2.3 组织支持理论 | 第31-32页 |
2.3 辅导员周边绩效组织层面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设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4-48页 |
3.1 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的问卷调查 | 第34-38页 |
3.1.1 问卷设计 | 第34页 |
3.1.2 样本简介 | 第34-37页 |
3.1.3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37-38页 |
3.2 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的现状描述 | 第38-45页 |
3.2.1 高校辅导员责任心与工作品质维度现状 | 第40-41页 |
3.2.2 高校辅导员工作热情与额外付出维度现状 | 第41-42页 |
3.2.3 高校辅导员自主学习和创新维度现状 | 第42-43页 |
3.2.4 高校辅导员良好人际与团队协作维度现状 | 第43-44页 |
3.2.5 高校辅导员组织认同和组织忠诚维度现状 | 第44-45页 |
3.3 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的问题小结 | 第45-48页 |
第四章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 第48-56页 |
4.1 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 | 第48-49页 |
4.2 多元回归模型建构及拟合效果描述 | 第49-50页 |
4.2.1 多元回归模型建构 | 第49页 |
4.2.2 多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描述 | 第49-50页 |
4.3 模型拟合结果分析 | 第50-54页 |
4.4 高校辅导员周边绩效问题的原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辅导员周边绩效的提升策略 | 第56-66页 |
5.1 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良好的辅导员发展环境 | 第56-58页 |
5.1.1 加强辅导员队伍法治化建设,依法保障辅导员各项权益 | 第56-57页 |
5.1.2 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列入教育发展规划 | 第57页 |
5.1.3 构建多元参与的教育治理机制,加强辅导员权益保护 | 第57-58页 |
5.2 推进辅导员职业培训,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 | 第58-60页 |
5.2.1 加强道德培训,提升辅导员责任意识 | 第58-59页 |
5.2.2 加强能力培训,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益 | 第59页 |
5.2.3 加强职业培训,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 第59-60页 |
5.2.4 加强科研培训,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 | 第60页 |
5.3 完善社会保障,提升辅导员工作幸福感和归属感 | 第60-62页 |
5.3.1 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 第60-61页 |
5.3.2 完善各项福利待遇 | 第61页 |
5.3.3 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 | 第61-62页 |
5.3.4 建立健全辅导员“行政——教师”双晋升制度 | 第62页 |
5.4 建立激励性的辅导员绩效考评机制 | 第62-66页 |
5.4.1 建立科学合理的辅导员绩效考评体系 | 第62-63页 |
5.4.2 强化辅导员绩效监督 | 第63-64页 |
5.4.3 充分有效使用考核结果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