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人生观的实证研究--以四所高等农业院校的调查为例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绪论 | 第11-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三、研究意义和方法 | 第15-16页 |
四、创新之处与存在不足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大学生人生观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人生观 | 第17-19页 |
一、人生观与大学生人生观内涵 | 第17-18页 |
二、人生观主要内容 | 第18页 |
三、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理论及其意义 | 第19-25页 |
一、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的理论遵循 | 第19-21页 |
二、开展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意义 | 第21-25页 |
第二章 实证调查设计与结果统计 | 第25-49页 |
第一节 实证调查设计 | 第25-27页 |
一、调查工具 | 第25-26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26页 |
三、调查对象 | 第26-27页 |
四、分析方法 | 第27页 |
第二节 实证调查结果统计 | 第27-49页 |
一、大学生人生认知的现状 | 第27-35页 |
二、大学生人生观维度统计 | 第35-46页 |
三、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因素 | 第46-49页 |
第三章 大学生人生观的量化分析及比较 | 第49-67页 |
第一节 大学生人生观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49-57页 |
一、大学生人生认知量表调查结果 | 第49-50页 |
二、大学生人生观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50-55页 |
三、大学生人生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大学生人生观的比较分析 | 第57-63页 |
一、大学生人生认知比较分析 | 第57-58页 |
二、大学生人生观比较分析 | 第58-62页 |
三、大学生人生观影响因素的比较 | 第62-63页 |
第三节 当前大学生人生观的群体性特征 | 第63-67页 |
一、具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 第64页 |
二、在自我发展中兼顾集体与社会 | 第64页 |
三、在享乐与奋斗中寻求平衡点 | 第64-65页 |
四、个人价值追求趋向务实理性 | 第65页 |
五、个性彰显折射出双重人生态度 | 第65-67页 |
第四章 培育引导大学生人生观的路径 | 第67-79页 |
第一节 优化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外部环境 | 第67-71页 |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第67-68页 |
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 第68-70页 |
三、培育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第70-71页 |
第二节 发挥高校教育主渠道作用 | 第71-79页 |
一、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 | 第71-72页 |
二、完善以学生为主体的第二课堂育人功能 | 第72-74页 |
三、建设大学校园文化特色 | 第74-76页 |
四、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 第76-79页 |
结语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 | 第85-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课题研究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