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3-14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页 |
1.6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7页 |
1.6.1 可能的创新 | 第14-16页 |
1.6.2 可能的不足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2.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2.1.1 管理层薪酬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3 股权激励的分类 | 第18-19页 |
2.1.4 上市公司的股权性质 | 第19页 |
2.2 相关理论介绍 | 第19-21页 |
2.2.1 契约理论与代理理论 | 第19-20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博弈理论 | 第20-21页 |
2.3 真实盈余管理文献综述 | 第21-25页 |
2.3.1 真实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2 真实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22-23页 |
2.3.3 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的区别 | 第23-24页 |
2.3.4 真实盈余管理的危害和治理 | 第24-25页 |
2.4 管理层薪酬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第25-28页 |
2.4.1 薪酬的激励效应 | 第25-26页 |
2.4.2 薪酬的反激励效应 | 第26-28页 |
2.5 文献评述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现状 | 第29-35页 |
3.1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概况 | 第29-30页 |
3.2 制造业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现状 | 第30-35页 |
3.2.2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货币薪酬现状 | 第30-32页 |
3.2.3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持股比例现状 | 第32-33页 |
3.2.4 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计划现状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5-49页 |
4.1 研究假设 | 第35-36页 |
4.2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设计 | 第36-42页 |
4.2.1 样本选择 | 第36-37页 |
4.2.2 变量定义 | 第37-42页 |
4.2.3 回归模型 | 第42页 |
4.3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回归分析 | 第42-47页 |
4.3.1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4.3.2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4页 |
4.3.3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44-47页 |
4.4 管理层薪酬对真实盈余管理影响的稳健性检验 | 第47-49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 | 第49-51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49-50页 |
5.2.1 推进上市公司制度改革,完善薪酬激励机制 | 第49页 |
5.2.2 改变单一考核机制,注重对长期经营能力的考核 | 第49-50页 |
5.2.3 健全公司内外部监管机制,推动市场化竞争的形成 | 第50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0-51页 |
5.3.1 个人的偏好 | 第50页 |
5.3.2 公司所处的综合环境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