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食品工业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食品原料及添加剂论文--食品添加剂论文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分离纯化、生物活性及其在肉制品保鲜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4-17页
ABSTRACT第17-2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22-3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2-23页
    1.2 国内外肉制品保鲜研究现状第23-25页
        1.2.1 物理保鲜第23页
        1.2.2 化学保鲜第23-24页
        1.2.3 生物保鲜第24页
        1.2.4 栅栏技术保鲜第24-25页
    1.3 植物源保鲜剂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第25-26页
    1.4 钝顶螺旋藻多糖研究进展第26页
    1.5 肉制品包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6-27页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32页
        1.6.1 研究内容第27-28页
        1.6.2 技术路线第28-29页
        1.6.3 主要贡献与创新第29-32页
第二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提取、纯化及鉴定第32-46页
    2.1 引言第32-33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3-37页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33-34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4页
        2.2.3 多糖的回流提取第34-35页
        2.2.4 葡萄糖标准曲线法测定多糖含量第35页
        2.2.5 柱层析法分离纯化多糖第35-36页
        2.2.6 多糖的纯度鉴定第36页
        2.2.7 凝胶柱层析法测定多糖分子量第36页
        2.2.8 气相色谱法测定单糖组成第36-37页
        2.2.9 多糖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第37页
        2.2.10 统计分析第37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7-43页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7-38页
        2.3.2 APP的纯化分析第38-39页
        2.3.3 APP-Ⅲ的纯度分析第39-41页
        2.3.4 APP-Ⅲ的分子量分析第41页
        2.3.5 APP-Ⅲ的单糖组成分析第41-43页
        2.3.6 APP-Ⅲ的结构分析第43页
    2.4 本章小结第43-46页
第三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第46-60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51页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47-48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8页
        3.2.3 钝顶螺旋藻多糖(APP)与水提物(APE)的制备第48页
        3.2.4 抗氧化活性测定第48-49页
        3.2.5 抑菌活性测定第49-51页
        3.2.6 统计分析第5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51-58页
        3.3.1 APP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第51-52页
        3.3.2 APP对羟基自由基清除效果第52页
        3.3.3 APP对超氧阴离子清除效果第52-53页
        3.3.4 APP对金属铁离子螯合作用第53-54页
        3.3.5 APP对细菌的抑菌作用第54-55页
        3.3.6 APP对真菌的抑菌作用第55页
        3.3.7 APP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第55-56页
        3.3.8 APP对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影响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在中式猪肉香肠中保鲜效果第60-74页
    4.1 引言第60-61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1-64页
        4.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61页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61页
        4.2.3 钝顶螺旋藻多糖(APP)的制备第61页
        4.2.4 猪肉香肠的制备第61-62页
        4.2.5 p H值的测定第62页
        4.2.6 色泽的测定第62-63页
        4.2.7 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测定第63页
        4.2.8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的测定第63页
        4.2.9 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的测定第63页
        4.2.10 微生物菌落数的测定第63页
        4.2.11 感官评价第63-64页
        4.2.12 统计分析第6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4-73页
        4.3.1 APP对香肠p H值的影响第64-65页
        4.3.2 APP对香肠色泽的影响第65-66页
        4.3.3 APP对香肠抗氧化性的影响第66-69页
        4.3.4 APP对中式香肠抑菌性的影响第69-70页
        4.3.5 APP对香肠感官品质的影响第70-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可食活性膜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74-88页
    5.1 引言第74-75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5-78页
        5.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75页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75页
        5.2.3 复合活性膜的制备第75-76页
        5.2.4 膜样品的厚度、密度及透明度测定第76页
        5.2.5 膜样品的含水量及溶胀度测定第76-77页
        5.2.6 膜样品的水蒸汽透过率测定第77页
        5.2.7 膜样品的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测定第77页
        5.2.8 膜样品的红外光谱扫描(FTIR)第77-78页
        5.2.9 膜样品的X射线衍射扫描第78页
        5.2.10 膜样品的扫描电镜检测(SEM)第78页
        5.2.11 膜样品的原子力显微镜检测(AFM)第78页
        5.2.12 统计分析第78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78-86页
        5.3.1 APP对壳聚糖膜厚度、密度和透明度的影响第78-79页
        5.3.2 APP对壳聚糖膜含水量和溶胀度的影响第79页
        5.3.3 APP对壳聚糖膜水蒸汽透过率(WVP)的影响第79-80页
        5.3.4 APP对壳聚糖膜抗拉强度及断裂伸长率的影响第80页
        5.3.5 膜样品的FTIR结构分析第80-81页
        5.3.6 膜样品的X-ray晶体结构的分析第81-82页
        5.3.7 膜样品的SEM表面和横断面形态分析第82-83页
        5.3.8 膜样品的AFM表面形态分析第83-86页
    5.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钝顶螺旋藻多糖/壳聚糖复合膜在熟肉糜保鲜中的应用第88-100页
    6.1 引言第88-89页
    6.2 材料与方法第89-91页
        6.2.1 主要材料与试剂第89页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89页
        6.2.3 复合活性膜的制备第89页
        6.2.4 熟猪肉糜的制备第89页
        6.2.5 色泽的测定第89-90页
        6.2.6 pH的测定第90页
        6.2.7 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含量(TBARS)的测定第90页
        6.2.8 微生物菌落数的测定第90页
        6.2.9 感官评价第90页
        6.2.10 统计分析第90-91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91-98页
        6.3.1 CAP-film对熟猪肉糜色泽的影响第91-92页
        6.3.2 CAP-film对熟猪肉糜p H值的影响第92-93页
        6.3.3 CAP-film对熟猪肉糜TBARS值的影响第93-94页
        6.3.4 CAP-film对熟猪肉糜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第94-96页
        6.3.5 CAP-film对熟猪肉糜感官品质的影响第96-98页
    6.4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100-104页
    7.1 结论第100-102页
    7.2 展望第102-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2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8页
个人简况第128-130页

论文共13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KIP-1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巨核分化过程中的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
下一篇:华蟾素通过Fas/Fasl和TNF-alpha/TNFR1通路抑制膀胱癌的增殖的机制研究